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做好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

2020-12-28 10:41:4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 高舜礼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基本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计划在2025年基本建成。

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利用好黄河文化,是一个宏大而重要的题目,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所作的战略部署,认真谋划好、建设好山东段的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真正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认真谋划、专业上多学科协作,需要省级层面加强组织领导,文旅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统筹,行业协会、专业机构、院校学人发挥好各自职责和作用。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对历史文化的发掘梳理,包括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弘扬传承,包括加强文旅融合以造福当代和当地。对有关黄河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具体思路和设想,都可以纳入到这个系统工程或围绕这一重点工作展开。中央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全面的统筹安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基本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计划在2025年基本建成,总的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专业性强。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加紧做好,例如,山东段的黄河文化内涵和范围包括哪些,自古以来有哪些重要节点和区段,哪一些是应该保护、传承、弘扬的?哪一些是应该加大力度开发利用的?需要做好沿黄的历史积淀、文化蕴含、旅游资源的清点和梳理,做必要的率先筛选和基础研究。

从具体的工作层面看,以下工作或问题应予重点关注:

(一)加紧编制山东段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这是做好此项系统工程的起点,也是这个主题之下诸多工作的起源和指引,否则就难免剪不断理还乱。此前所做的全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需要把指导思想和规划安排统一到中央部署精神上来。

(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需要探索创新。首先,这一专项规划应在中央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下去做,它不是纯粹的旅游规划或文化规划,而是文旅融合、诸多方面融合的专项规划。要注意把握:(1)研究划定4类功能区,这是必须明确的一些概念。参考大运河文化公园的要求,四类主题功能区就是: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2)加大规划中的保护分量。例如,对文物古迹、船闸、码头、沿河古村、古老河道等都要有切实保护措施,还要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等编制好规划。(3)重点实施好保护传承与研究发掘。这是排在第一二位的重要工程。在此基础上,要分级分类建设完善一批展示体系,建设完善一批教育培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等。同时,推进研究发掘工程,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4)加强跨部门、行业、学科的联合作战,尤其是整合文物和文化方面的专家力量,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块,要发挥各类专家的特长。(5)完善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对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这是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售票类的景区的。

(三)下决心开发黄河入海这项顶级产品。这是目前山东旅游的最大潜力性资源,是文旅融合的大项目(突出黄河文化),是自然与人文交汇的大项目(如从黄河改道到如今的安澜;黄河盐碱地治理、滩涂的利用),是数千里黄河最为壮丽的篇章,是全体中华民族最向往的景观。在思想上一定要百倍重视,规划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和游览方式,服务上要有跨越性的大幅度提升。山东早年间提出旅游营销口号“一山一水一圣人”,今天看来仍是简洁明了、直抵游客心中的,但这个“一水”的典型产品至今没有落地,现状是初级阶段或者就是资源状态,黄河入海对普通游客一直是概念性状态。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对山东来说,最具可能性的就在于此。这也是整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最大亮点之一,我认为一是黄河源头,二是壶口瀑布,三是黄河入海口。

(四)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沿黄旅游项目。实际上是文旅融合的一些项目,也是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些支系、小片区。要注意几点:与沿黄省份相对比,要突出下游和山东文化特色;山东境内沿黄的9市20多个县区,黄河旅游开发要体现统筹性、差异性,避免近距离雷同化;做好产品类型的设计、创意和规划,如乡村旅游、湿地旅游、观光旅游、红色旅游、体验项目、研学旅游;着力避免借机开发所谓文旅大项目,一定要针对客源市场需求,确定文旅项目开发的规模,不盲目、不盲动、不虚飘。

(五)启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围绕黄河文化这个中心,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久远一些的文化资源,如西河文化、龙山文化,以反映早期的黄河文化、黄河文明;近一些的文化资源可包括沿黄的儒家文化、齐鲁文化、近现代抗击外来侵略的红色文化。保护、弘扬、利用、开发,大致包括编辑、出版,非遗传承、文创研发,创作展演优秀剧目、地方戏种、旅游演艺、文艺创作等。

(六)争创“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建议所提出的。应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去发现、规划、开发和提升有关城市和街区,突出推进文旅融合,突显黄河文化特色,推进宜居宜游宜商,使之成为国家黄河文化公园的一个亮点。

作者简介:高舜礼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协调司前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