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活力与品质:建设生态文旅合作区的两个关键词

2021-04-18 14:53:19 新旅界 吴志才

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的建设,需要紧抓两个关键词,一是“活力”,二是“品质”,在顶层设计、发展路径、环境营造、支撑保障上有所突破。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印发,也标志着合作区建设迈入新的阶段。广州、清远两地将全面整合广州北(花都、从化、增城)和清远南(清城、清新、佛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大湾区巨量的消费市场嫁接融合,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

本期观点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聚焦于此,探讨合作区对未来建设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乃至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意义,以及广州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北部三区的生态文旅高质量发展。以下是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志才讲话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涉及广州和清远“五区一县(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本次《方案》的出台向外界释放大量积极信号,从战略格局上看有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落实人文湾区建设的行动指引。《方案》是立足大湾区,以国际化的视野对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进行顶层设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市场资源和潜藏的生态文化资源有效衔接,深化与港澳文旅合作,是对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回应。同时也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文湾区、休闲湾区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行动方案。

其次,彰显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的使命担当。《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后花园”生态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对于广东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持续巩固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地方样板。“五区一县”属于广清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范围以内,《方案》中的很多做法和措施,超越了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探讨城乡融合问题的思路限制,是以地区发展为本位,以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切入口,实现了生产要素在城乡跨区域双向自由流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推进广清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了地方样板。

合作区建设需要在四个维度上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的建设,需要紧抓两个关键词,一是“活力”,二是“品质”,在顶层设计、发展路径、环境营造、支撑保障上有所突破。

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做到区域“一盘棋”。推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首先需要从更高层次统筹推进区域合作,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立足国家和省的战略层面,对合作区内的生态和文旅资源进行整体性挖掘与结构性整合;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云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为打造区域性生态公共品牌拓展制度空间。

在发展路径上,需要做到区域差异化发展。传统发展思路中“生态旅游”即看山、看水、看森林,从产品设计和开发思路上将生态资源和社会文化大环境进行了人为的割裂。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需要将生态资源与当地特色产业资源有机结合,以生态环境作为底色,发挥文化的张力和旅游的吸引力,通过创新“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等业态,以莲塘村、大埔围等保留良好空间形态和独特文化的村落为“活色”,以温泉节、荔枝节等多元民俗、非遗、节庆为“特色”,把广清接合片区传统城镇化视角下的“短板”变为新发展格局中的“潜力板”。

在环境营造上,需要强化公共服务系统。《方案》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强调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交通大融合的方式,加快推进“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深化交通在要素流通、景观提升、文化承载等方面的功能,把交通廊道打造成为城市治理廊道、旅游廊道、文化廊道,探索“交通+生态+文旅”的新发展模式。

在支撑保障上,需要突破政策壁垒。一是充分发挥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功能,通过“政策资金、产业资金、授信资金、社会资金”四位一体激活市场活力。二是强化要素支撑,包括实施灵活的用地供应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要素基础。三是优化港澳地区人才交流机制,推动共建区域的文旅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北部三区文旅发展要念好“高”字诀

下一阶段,广州需要坚持“以特色比高低,以功能比强弱”,通过高水平产业的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关系的构建、高科技手段的赋能、高品质生活的引领,推动北部三区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高水平产业为动力。依托广州北部生态资源,发挥广州在电子竞技、动漫游戏、数字演艺等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以生态经济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两生一文”作为产业驱动的重要抓手,实现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生态经济产业向生命健康产业转化、社会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

以高度城乡融合为纽带。通过“城—镇—乡”三级互动,在城市和农村两个“磁极”之间形成要素的“强流动”,为城乡融合搭建起更加紧密和稳固的桥梁纽带。一是城市升级,激活城市内部的生态空间、产业空间、游憩空间和文化空间,推动城市的功能升级;二是小镇风情,依托风情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将散落在城市周边的特色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三是乡村振兴,以文旅作为动力推动乡村实现“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还有社区变景区”的“三变工程”。

以高科技手段为载体。通过“文化+数字”双向赋能,运用5G+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为游客创造更加独特的生态、文化情境新体验。加快构建生态文旅资源监测体系,一方面全面梳理区域内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资源向文旅资源的转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目标市场特征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信息化技术提升文旅治理精准性。

以高品质生活为内涵。消费提质是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抓手。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拥有高度繁荣的会展商贸业,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雄厚基础和独有优势。需要在产品供给上强调旅游生活化和生活旅游化,推动旅游设施公共化和公共设施的旅游化,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居民和国际化旅游市场的双重需求;在服务配套上,加快探索跨境旅游购物中心、跨境电商产品展销中心的建设,强化文商旅融合发展,推动广州从传统的商务观光旅游目的地转变成为国际化文旅目的地。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