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快讯 > 正文

高舜礼:端午旅游升温的意蕴

2022-06-07 09:56:40 新旅界 高舜礼

纾困旅游企业的举措可以出台千条万条,但都抵不上让客源流动起来这一条。

刚刚过去的端午3天假期,就旅游市场的实况而言,让人觉得与清明节不大一样,明显地活泛了、升温了,个别地方甚至再现兴旺和火红。只是这样一种情形,临近了才知觉,略给人一种突如其来、措手不及之感。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端午节旅游升温有些出人意料

或许是有4月初对清明节旅游市场乐观估测的落空教训,或许是由于京沪防疫动态清零的滞缓,业内人士对端午旅游市场的预测,并未显出超前的预见性和自信心。

很少人预判临近端午而疫情趋势消减。以上海和北京为核心圈的这波疫情,缠绵了数月之久,竟然在5月底降下温来。随着疫情在社会面的接近清零,让端午节的疫控形势得以松缓,为出游提供了必需的外部环境。时至6月1日,上海宣布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室外类型的A级旅游景区逐步有序开放,落实“错峰、预约、限流”等措施,出港航班恢复与昆明、长沙、南昌、赣州、郑州、大连、西宁、南宁、贵阳、揭阳、运城、哈尔滨、鄂尔多斯的通航;北京6月5日宣布,除了丰台、昌平外全市恢复饭店餐馆堂食,中小学于13日陆续复课。

文旅部节前出台跨省游“熔断机制”新政。也就是明确“熔断”跨省游的范围仅限于发生疫情的具体县(区)级的地方,实际上既扩大了跨省团队游的地域范围,也将疫情常态化下全国可游地域的政策明确标识出来。这相对于以前根据疫情的潮汐变化而随时对跨省游进行“点刹”,既增加了政策管控的透明度,也增加了市场运营的预见性,对全国旅游企业运营是经营政策上的极大松绑和重大利好,对疫情常态化下大众出游也大大拓展了选择空间。这对端午旅游市场的升温,无疑是最直接的利好因素。

\

文化和旅游部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通知

端午假期为出游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资源。按照以往假日制度的安排,法定假日可以进行调休,便形成端午3天的“小长假”,为外地游和就近游提供了可能。

在上述3个因素中,第一个疫情因素是不大可控的,但由于前一时期各地的不懈努力,疫情在端午前出现明显拐点,可谓“天随人愿”;第二个是恰遇“熔断政令”的善政出台,据内部知情人士讲,该项政令酝酿和研讨已久,本计划3月下旬出台,但又赶上沪京一波较重的疫情,一直拖到了端午节之前,可谓“因时而动”;第三个因素是可以预计的,但旅游是旺是淡,第一二因素起更重要的作用,长的假日只利于常规状态,此前的清明节就是一个实证。

端午节旅游显现的若干特点

常态化疫情下的端午节出游,以升温或火爆很难泛泛概括,因为于常规性的假日旅游之外,多了疫情这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看一下电视、网络和社交媒体,就可感受这3天局部的旅游市场升温,以及尚存疫情阴霾的某些影响。

旅游部门、协会纷纷助推旅游恢复。山东、浙江、河南、甘肃、福建、广西、江西、云南相继宣布恢复跨省旅游。很多省市旅游局、协会组织举办旅游节会、宣传营销,有的采取线上活动,有的采取线上下结合,大有“三夏”时节虎口夺粮的意味。福州市以“有福之州、粽享端午”为主题,推出10个打卡点、10条精品旅游线路、30场文旅活动、20场文艺展演,以及系列优惠措施;烟台市以本地游、近郊游、省内游为重点,推出粽赏演展、粽品节俗等5大系列百余项文旅活动;有的地方推出减免门票和发放消费券诸多优惠,旅游企业也争先恐后启动了营销活动。

\

交通企业抓紧增加假日运力。铁路部门宣布恢复车票16日的预订,每日发车量明显增加。哈尔滨铁路局计划增开32.5对旅客列车;福州火车站加开32趟高铁动车,广州站加开18趟临客列车;安六高铁将加开或重联12对高铁动车组。民航端午假期日均执行航班量保持在4000-5000班,比“五一”假期日均3000班明显增加;据“飞常准”透露的数据显示,端午3天预订机票经济舱平均支付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55元。

自助和团队跨省游明显升温。据有关平台5月31日的数据,跨省游产品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过60%,跨省游产品的预订占比环比前一日增长近30%。假日期间电视新闻和网上信息显示,长三角地区的酒店、民宿预订量很大,个别地方宣称已经饱满;北京市宣布,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5个区各类酒店、民宿、农家乐恢复正常接待服务。从节日期间央视报道的旅游景区点的画面看,一些旅游点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关社交媒体发布的微信图片出现了人流拥堵的镜头,例如陕西安康市秦岭峡谷公园的漂流等。

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地方的旅游活动融入了民俗文化元素,如划龙舟、制香囊、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等,举家游、亲子游、参与式、体验式成为一大特色。不少网络平台数据显示,端午期间一些地区的乡村民宿预订量占比达到50%以上,部分城郊乡村民宿预订量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重庆的酒店预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31%,其中乡村游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479%;成都端午期间的乡村民宿预订量较去年同期有2倍增长;南宁、万宁则较去年同期增长50%。这种久违了的节日旅游火热局面,让人们重新找到了疫情生活的自信与乐趣。

\

旅游市场复苏尚需蓄力和升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可以看出,虽然人们感觉端午旅游市场较为活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还差10%以上,个中原因就是上半年以来的旅游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即使端午节突然“开闸”,一下放出的水量还是有限,无论是旅游企业的预先准备,还是城乡居民出游的心理预期,都有一个复苏回暖的过程,这也是疫情对旅游市场迟滞影响的表现。

端午旅游升温的若干寓意

端午旅游假日的升温,让旅游业界看到了产业复苏的希望,让广大城乡居民从短暂旅游中找到了生活乐趣,增强了彻底战胜疫情的信心,也看清了从疫情常态化到彻底葬送疫情的某些要诀。

\

限定县区范围的旅游“熔断机制”是切实可行的。旅游产业的特点是客源流动性,如何减少通过旅游途径传播疫情,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双刃剑选题,把“禁足”半径划得太大,就等于要把旅游绞杀困死,而把“禁游”半径划得过小,也就无法有效防控疫情传播。说到底,防疫范围的划定就是寻找相对的平衡点,理论上若全部禁足最有利于防控疫情,但是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影响太大。以县区地域作为圈禁和防范的尺度,比疫情防控划定的中高风险区域明显扩大了,这对旅游防范疫情是较为适当的。这个决策之所以受到业界叫好,就在于贯彻了中央有关科学防疫的精神,既要抓好疫情防控、又要有利于复工复产和人民生活。

流动客源是最具实质意义的市场复苏力举。对于旅游和整个服务业而言,客流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市场,掐断了客流就等于卡断了它的命门。端午节几天旅游的短暂回暖,不仅让旅游产业链条的各类企业重整旗鼓启动经营,看到了较长时间未见的现金流,而且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复苏,复产达产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就如同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给濒于干涸或干涸多年的河流输水补水,带来的不仅仅是这条河没有断流,而是沿岸的诸多动植物获得续命的机会,其意义是多元而现实的。也再一次说明,纾困旅游企业的举措可以出台千条万条,但都抵不上让客源流动起来这一条,它是旅游和服务业机体的动脉血管,舍此而去做别的努力只能是隔靴搔痒、舍本逐末。

\

旅游复苏对百姓生活的全面恢复具象征意义。中央一再重申新冠疫情防控要科学,一定要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关系,但由于疫情反复无常和一些地方对防疫的层层加码,给一些地方的百姓生活造成影响,致使很多正常活动不能开展,旅游就是其典型代表。因此,今年端午节旅游的升温,不仅是给旅游行业一些信心,这一来自市场的信心比任何空洞的倡导都更管用;同时这3天假期因为有了旅游升温,而更像一个正常的民俗节日,让老百姓又恢复了有滋有味的正常生活,这样的节日也预示着百姓日常生活秩序正在加快全面恢复。

疫情反复和防控加码是旅游恢复的最大障碍。端午节旅游的局部升温和点上回暖,直接原因就是全国疫情风险的降低和防控措施的减轻。纵观疫情防控两年半的现实,严格控制高中风险地方人员流动,是搞好疫情防控之必需,但也要看到不少地方的防疫扩大化,也形成了一些影响旅游活动和工作生活恢复的次生灾害。今年端午旅游低于去年10%以上,毋庸讳言,一个因素就是百姓仍旧担心局部地区防疫的加码。例如,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6月1日甘肃兰州地区仍存在对低风险来客进行自我付费式的集中隔离;西南某省会对“行程卡带*地区+行程卡不带*风险研判后有较高疫情外溢风险的地区”(C类地区),一律实施7天居家隔离观察;河北省张家口对外地来人(回乡)仍要求进行14天居家隔离。一些地方如此自行其是,对国务院疫情防控机制的要求置若罔闻,就等于构筑了阻挠游客流入的道道防线。

\

截取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令人欣喜的是,6月5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疫情防控中的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提出要坚决做到“九不准”的明确要求。我们期望随着“九不准”要求在各地的逐步落地,旅游业也能够逐步地回温和复苏,百姓生活也能尽快全面恢复正常化。若能达此目标,2022年五月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就值得铭记,它不仅是旅游再现升温的拐点,也再次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端午扶正祛邪、避瘟消灾的期盼!

(除特殊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

作者简介

高舜礼: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曾任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协调司副司长,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标签: 端午 旅游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