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市公司 > 正文

Uber为印度本土化推“呼叫乘车”功能 实地考察打造无缝体验

2017-11-27 17:11:59 bloomberg Saritha Rai

为了在印度打车市场扩张规模,Uber为印度用户体验操碎了心。

(新旅界叶星平编译)一般来说技术升级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获消费者青睐从而扩张规模,因此Uber无人车的研发和测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印度却不是这样的景象。

在印度用Uber打车是种完全不同的“操作”,因为这儿的地址几乎无效或者说可用地址甚少,加上大部分人用的都是老式智能手机,且当地移动数据网络慢如龟爬。

\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Uber科技公司已在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推出一系列新功能。

去年他们为印度客户开发了名为“Dial an Uber”的Web应用。印度可以去dial.uber.com网站上预订出租车,而无需在智能手机上安装Uber应用。

这项新服务的推出很可能是为了方便那些使用最低端智能手机的用户,或者甚至连谷歌(微博)账户都没有(因此不能在Play Store下载应用程序)的用户。印度乘客不必创建Uber帐户,只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进行验证。而且,乘客可以在行程结束时用现金付款。

在接下来的几周内,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公司又推出“​​帮人打车”(Request for Guest)功能,让用户帮助其他人(甚至没有手机的人)进行网络约车。用户需要在Uber应用里将需乘车者的位置和电话号码告诉司机。同时,需乘车者也将通过短信方式获得司机的联系方式。

这项服务将受到许多印度用户的欢迎,尤其当他们滞留在手机信号不好甚至没有手机信号的地区时。有了这项新服务,他们就可以请别人替他们在Uber上订车。不过,Uber这项新服务的目标客户是那些没有Uber帐户、甚至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

现在Uber又推出“呼叫乘车”(Call to Ride)的新功能,正在普纳(印度西部城市)试行。乘客可以在热门地点拨打语音电话预约行程,预约之后乘客和接单司机都会获得一个相同由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的验证码,乘客和司机凭验证码对接。

Uber产品负责人Daniel Graf表示:“我们在印度推行这些不是为了炫酷,而是要在最广泛的人群中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他正在印度的三个城市(新德里,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实地考察产品运营情况。

Uber于四年前进入印度市场,现在它的服务已经覆盖印度29个城市,并拥有45万名驾驶员。它正与ANI Technologies Pvt旗下的Ola Cabs处于竞争中。根据多家发布的报告,这两家公司今年在应用程序下载和打车人次方面不相上下。Ola在印度的亮相领先于Uber两年。它正筹划着新一轮的20亿美元的融资,该轮融资的一部分已从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 Corp.)有了着落。Ola现今拥有80万注册司机,网约车服务覆盖全国110个城市。

Uber这家共享乘车服务商不仅要帮助用户解决移动数据网络慢和网络延迟率高的问题,而且还在竭力将其服务变得更加实惠。据了解,Uber已经在班加罗尔等城市推出了低至29卢比(合3¥)的“物有所值”的打车服务,让那些平常乘坐巴士和三轮嘟嘟车的人也能打得起车。

加入Uber产品负责人Daniel Graf一起进行实地考察的有地图负责人Manik Gupta和乘客体验负责人Peter Deng。Manik Gupta说:“这次出行是为了让自己沉浸在乘客体验之中。”这个“实地考察三人组”表示,他们正试图加深对用户和当地习俗的了解,直接亲睹交通堵塞状况。在海德拉巴(城市),Daniel Graf表示,他们的UberMOTO摩托车搭乘过程“非常顺利”并将持续对摩托车搭乘服务投资。

他们三人表示,在这次旅行中,当从4G网络切换到3G网络时,他们通过APP打车连续数次网络连接中断,无法支付打车费用。

他们还去司机家中上门拜访,听取他们关于位置准确性和抵达时间的可靠性的吐槽,并与司机促膝而谈收入的可预测性和打车费用透明度。

Daniel Graf说:“我们希望打造尽可能无缝化的打车体验。”

原文链接:Uber Focuses on Scale Rather Than Technology Upgrades in India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