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一季度上市旅企“哀鸿遍野” 疫情之下企业仍将持续承受高压

2022-04-26 14:47:03 新旅界 姚竹君 徐依娜

今年一季度,文旅市场表现到底如何?上市旅企的财报不会骗人。

在官方数据中,2022年一季度的旅游业是“有涨有跌”——国内旅游总人次8.3亿,同比下降19.0%;旅游总消费0.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03万亿元,增长4%。该数据一经发布,便引来争议无数,几乎每篇谴责一数据真实性堪忧的文章都能引发文旅人激烈的情绪共鸣。多名文旅头部企业领袖也站出来发声,表示这个数据无法反映文旅企业正在面对的现实情况。(详见《多家文旅企业反映:三年来最糟糕的一季度,亟需政策性输血》

今年一季度,文旅市场表现到底如何?官方统计数据和个人观点或许还有争议性,但在这点上,上市旅企的财报不会骗人。为此,新旅界(LvjieMedia)梳理了一季度文旅上市企业的一季度业绩公告,力图从中窥见一二。

明媚春日惨遭潦草收场

本该是年初最为文旅市场期待的一场“企业大秀”,但碍于疫情干扰,无一例外的演变成大型“比惨”现场。截止发稿日,共7家上市旅游企业对外公开2022年一季度财报,其结果大多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亏损”,亏损原因不言而喻。

\

不提利润单说营业收入,几家都已足够惨不忍睹。“免税巨头”中国中免在盘点2021“丰收”之后,迎来了2022年一季度的营收净利扣非净利润三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45%,至167.82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99%至25.63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9.72%至25.59亿元。

对中国中免来说,今年的情况其实远好于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79.72亿、同比下跌44.23%的惨淡成绩,但相比于有所好转的去年来说显然又是“当头一棒”。诚然,由于其毛利率从上季度的26.4%回升至本季度的34%、盈利能力明显改善,一个季度的下降并不影响业内对中国中免本身的评估与预期,但这一“下跌”却很能说明疫情给市场造成的冲击:1~2月,中国中免实现稳定增长,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约20%;净利润增长约20%;但3月份第一周,由于海南突发疫情,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闭门谢客,直接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低至36.82亿元、同比减少约49%;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减少约81%。而且,由于4月第一周海南同样受到疫情影响,中国中免二季度的业绩或将继续承压。

看完“免税巨头”这一论外企业,再来看其他旅企。其中实现营收正增长的只有西安旅游和锋尚文化两家。因上年度项目结算,锋尚文化一季度营业收入可观,数额高达1.38亿元,同比上涨31.38%;西安旅游营业收入为8021.44万元,同比微涨5.55%,但由于其营业成本高达1.2亿元,收入的增长并未带来利润的上涨,其净亏损相比去年同期扩大143.15%,扣非净亏损同比扩大111.4%。

\

西安旅游一季度财报中的营业收入及营业总成本

在利润方面,实现盈利的仅有三家,且三家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都为正,分别为中国中免、锋尚文化和三峡旅游。其中净利润增长最为显著的为锋尚文化,其净利润为0.89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12.03%。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收益变化主要来自其投资曲江文旅定增的收益及现金管理。扣除这部分后,其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下滑84.75%,营业情况同样相对乏力。而三峡旅游虽然整体平稳,但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也出现显著下滑。

其他几家不仅亏损,而且亏损得十分惨烈。尤其是丽江股份、西安旅游和宋城演艺三家,其净利润同比下跌幅度都超过100%。

“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的项目遍布杭州、上海、西安、三亚等各大旅游城市,对旅游市场的情况极具说明性。2022年第一季度,其营业收入约8530.41万元,同比减少72.16%,相比于已经足够惨淡的2020年一季度的1.34亿元还要减少36.3%,仅为2019年同期的10%。利润方面,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858.65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约4013.3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且亏损极为严重。

\

玉龙雪山(图源:摄图网)

丽江股份坐拥知名文旅目的地玉龙雪山,是长线旅游的代表性企业。2022年一季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169.55万元,同比下滑42.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2827.7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亏185.04%;扣非净利润亏损2938.19万元,同比增亏172.48%。其财报也提及,营业收入的大幅下滑是由于“本期持续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公司收入减少。”

除营业收入外,本季度丽江股份的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61.84万元,减少幅度439.95%,其主要原因是云南丽江白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丽江玉龙雪山旅游观光车有限公司、丽江裸美乐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联营企业持续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公司投资收益随之减少。

这一数据在行业的整体预期之中,毕竟2022年云南的跨省游之旅仍旧多灾多难。1月7日后跨省游恢复,持续不到半个月后就于1月26日被再次叫停,这一轮持续至2月9日;在此次跨省游恢复后,3月期间云南各地又断断续续爆发有疫情,直至4月8日才正式开放跨省游。

虽然云南政府于3月8日印发了《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年内招徕省外入滇过夜游客数1000人以上的省内组团旅行社(含省外旅行社驻滇分支机构),省财政按照每接待1名游客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等真金白银的补救措施,但在疫情反复下,游客的出行意愿仍然寥寥。云南省对旅游业重视至此,本地上市旅企也难增营收,就更别提其他省份的长线游目的地了。

\

云南政府《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图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作为出境游旅行社龙头,众信旅游在疫情期间一直受灾严重,至今也无法完全从出境游业务停滞的打击中彻底恢复。前两日更是被深交所发函询问,要求公司说明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原因。根据2021年全年财报,众信旅游现阶段营收的主要来源是整合营销,占收入来源的近60%,是现在难以在出境游上发力的企业找寻到的最可靠的自救抓手。今年光是营业收入就同比减少30%,可见疫情给旅游企业承接会务及活动同样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讲,一季度的市场显然仍受到疫情的极大冲击。而且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都有足够多的自救措施来保证收入的多元化,如投资定增、开拓新业务线等,但这些“另辟蹊径”很多时候同样要受到疫情的牵连。无疑,文旅企业的生存仍然艰难。

“如何绝处逢生?”是道必答题

一季度上市旅企“哀鸿遍野”,疫情之下企业仍将持续承受高压。整体来说,一季度的形势很难令文旅人乐观。

抛开颇具争议的文旅部数据,其实从其他宏观数据上看也是如此。4月7日,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季度发布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2月下旬开始,多点散发和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新冠疫情,导致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消费等主要指标明显弱于去年同期,吉林、上海等地的旅游消费更是走出了疫情以来的新低。由于缺乏需求侧和市场面的配合,面向供给侧和产业面的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政策,短期内无法获得预期效应。

\

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2015Q1-2022Q1)(图源:摄图网)

从宏观数据看,一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为 95.60,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了9.7和3.3,处于景气荣枯线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企业家信心和城乡居民的旅游意愿进入波动下行区间。“2022年第一季度弹性出游需求呈进一步收缩态势,旅游经济呈‘稳开缓升低收’的格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这样总结。

节假日等文旅行业的“高位线”情况也并不理想。元旦、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0.52亿人次、2.51亿人次,同比分别减少5.3%、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55.09亿元和2891.9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6%、3.9%;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连最易粉饰太平的“大数据”都惨淡至此,企业境遇如何,不言自明。

\

(图源:摄图网)

疫情第一年,文旅企业沉心静气,自我提升;疫情第二年,文旅企业疯狂挣扎,花式求生;现在,迈入疫情第三年,旅游市场正迎来更加艰难的时刻。虽然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出台纾困政策帮助大中小型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且由于近期行业呼声较高,许多政策都明显更加实用落地,更加“真金白银”,但对已成为无水之木的文旅企业来说,帮扶政策收效甚微。企业自身也在寻求自救办法,可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企业仍然面临被“拖死”的危险。

近日北京、杭州等地疫情再起,政府通报暂停本地旅游团业务,这对于鼓足勇气备战“五一”的旅企来说又是致命一击。不过,对于已经在生死线挣扎近3年的旅游人来说,这种结果似乎也算得上意料之中,毕竟类似的“雪上加霜”已经称得上常态。

但艰难不代表躺平,在各种抱怨、感慨过后,无数文旅企业仍然前行在转型升级、高压下求生的漫漫长路上。如何正确利用“困境期”完成逆袭?如何突破重围让自己带领行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疫情当前,任何有助于企业扭转乾坤的方式都值得被宣传借鉴。

新旅界作为专业旅游行业媒体,于4月15日发起“2022暖春行动”,以“发现微光 创启新生”为主题,面向全国文旅企业,征集值得借鉴的发展经营模式、创新实践案例,分享行业洞察与实践真知。

“2022暖春行动”将持续至5月31日。我们诚挚地邀请文旅企业或文旅项目参与报名,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对行业趋势的感悟发现、卓有成效举措的自救措施,或自身在创新业态开辟新路时的收获,以期在交流中发现生机,寻路突围。新旅界将对报名的企业和案例进行研判筛选后,对优秀案例进行公益报道或在线路演推介。希望历经磨难而变得更加坚韧的文旅企业,能与其他一点点打磨自身、完成蜕变的同行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