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召开 2020年工业旅游总收入超300亿

2017-11-29 13:51:15 新旅界 Jenny

发展工业旅游要避免运动式大干快上,避免照抄照搬粗放开发,避免简单地将“工人转导游”,要有品质、有监管,要安全。

11月28日,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暨“灵秀湖北”推介会在湖北黄石召开。大会聚焦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和传统工业城市转型,为丰富全域旅游内容,开创工业旅游发展新局面再添动力。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会上表示,三年来,我国工业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31%,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4.5%。到2016年末,全国共有1157个工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自2016年11月首届工业旅游创新大会在青岛召开后,一年时间,我国工业旅游多方推进,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新成绩。

李金早指出,过去,我国的工业旅游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服装纺织、工艺品制造等轻工业,高技术工业所占比重极少。如今,工业旅游已经开始在工业领域中全面铺开,涉及到我国所有41个工业大类,广泛涵盖了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新能源器具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100余个工业中类和新型工业化成果,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在全国各地,从高技术产业到小五金制造,都纳入了工业旅游的发展空间。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旅游萌发较晚,部分地区的工业旅游在一年前甚至还是白纸一张。如今,我国工业旅游探索已经从局部向全地域铺开。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工业旅游都已开花结果。青海茶卡盐湖是国内的老工业基地,2012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现今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盐湖文化展示体验地,2016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在西北边陲,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兵团旅游市场的新亮点,酿酒、香料加工、毛纺织、果业深加工等工业旅游发展尤为突出。在雪域高原,数家藏药工业园已经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

李金早表示,我国工业旅游已开启深层次发展。一是产业链延长,由单纯的工厂参观延伸到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综合性产业链建设;二是活动层次升级,游客活动内容由观光转向体验;三是服务对象拓展,由商务接待转向研学游、亲子游和专题游,未来将进一步延伸进常规旅游线路,由小众游拓展到大众游;四是视野扩张,开发方式由景点到景区,由景区到目的地,已经有地方开始引入全域旅游的思维方式来关注整个地区工业旅游发展。

会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了这一目标。全国20家单位被分别授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这些基地多依托现有企业而建,涉及葡萄酒、白酒、药品、乳品、香料、丝绸、瓷器、化妆品生产制造等企业。

国家旅游局同时发布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标准。标准明确,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代表国内工业旅游发展最高水平,对全国工业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工业遗产基地要求对工业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传承与发展,对全国工业遗产旅游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

标准还明确了基地的旅游条件标准,应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或观赏价值、科普价值,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独创性,宜有吸引力较强的体验性、参与性项目,游览线路应对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建筑景观、科技成果、工业遗产等内容充分展示,具有独特魅力。

工业旅游在促进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保护工业遗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指出,通过示范引领,逐步解决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齐短板、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全面提升我国工业旅游供给水平。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工业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亿元。

会上,李金早提出了推动工业旅游再上新台阶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可以从全域旅游、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实现工业旅游发展的创新突破。

以全域思维创新工业旅游

人们普遍认为,工业旅游就是工厂企业、工业项目的参观。实际上,工业旅游是一个全要素利用产业,工业生产成果、生产组织方式、工业文化内涵、价值体系乃至整个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都可以看作工业旅游的生产资料,转化为新的生产力,构建新的生产关系。这与全域旅游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这在一些老工业城市体现的尤为突出,居民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甚至儿时记忆,都深刻地打上了旧厂区的烙印,整个目的地文化,都是工业旅游的载体。

发展工业旅游要放开思路,不要简单地去抓景点、抓产品,而是用撬动全域旅游的思路去抓,按支撑全域旅游的路子去做,照实现全域旅游的要求去配套,全面创新工业旅游的运行方式。

第一,要充分发挥工业旅游景点的核心吸引物功能,发挥旅游产业“一业强,百业兴”的特点,盘活整个目的地全域发展。推动工业旅游景区向园区继而向目的地转变,探索工业旅游区域化的运作方式。第二,发展工业旅游,牵扯的部门多,涉及的资产多,关联的人员多,要求的条件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给予强力统筹。第三,工业旅游文化根植于地方文化,需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第四,工业旅游活动大多夹杂于工业生产活动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常与当前的监管方式打“擦边球”,急需创新监管机制,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专门的市场治理转变,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

巧用“旅游+工业”二重属性

要用好、用巧工业旅游“旅游+工业”的二重属性,实现产业辐射多重利好。要狠抓工业旅游的旅游属性,展现工业旅游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新企业、新品牌和新增长点;利用工业旅游新业态、新动能属性,实现对两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活工业旅游“旅游”和“工业”的双重身份,实现“工”和“游”无缝对接,推进“旅游+”和“+旅游”的全领域拓展。

要巧抓工业旅游的工业属性。创新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的新兴融合发展模式,深化工业企业与旅游集团的战略合作,推动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登山、滑雪、露营、探险、房车等各类户外用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建设一批旅游工业基地,拓宽工业企业生产领域和经营空间,探索工业旅游和旅游工业比翼发展。

活化资源利用 避免运动式大干快上

我国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有资源,但是普遍存在不知道“怎么用,谁来用,给谁用”的困惑。工业旅游的突出优势,就是有条件的工业资源都能用,关键在于怎么用。活化资源利用方式,就是不要简单地把车间当景点,把废墟当景观。要打破固定思维,大胆创新。鲁尔工业区将鼓风机车间改造成音乐厅,将煤渣山改造成室内滑雪场,这就是活化利用。

资源开发走对路,才能根据项目性质和规模确定开发与管理主体,明晰“谁来用”,明确是由内部操盘,还是引入外部管理;是企业直管,还是政府统管。

资源开发走对路,才能圈定使用主体,明白“给谁用”。除了游客,企业职工、市民能不能用,还可以给哪些群体使用。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在中国近代纺织史上极具地位,建筑形态极富特色,现在是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这个中心现在游客在用,市民在用,海内外商务人员在用,国际品牌商在用。在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对十七棉厂的这种活化利用,就是从实际出发,按市场规律办事,实现价值增值,盘活存量资产。

发展工业旅游要避免运动式大干快上,避免照抄照搬粗放开发,避免简单地将“工人转导游”,要有品质、有监管,要安全。他建议从统筹多方力量,加快规划引领;狠抓标准与特色,优化产品品质;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突出整体营销,扩大推广力度;深化机制改革,稳固保障能力等五大方面来提升工业旅游。

标签: 工业旅游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