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绍兴提“杭绍甬一体化” 被杭州宁波夹击尴尬多年

2018-09-14 10:43:02 澎湃新闻 姚似璐

处于杭州、宁波两大副省级城市中间,长期居浙江发展第二梯队的绍兴市决定抢抓浙江大湾区战略机遇,重塑竞争优势,与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

\

绍兴城区  图片来源:“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据近期印发的《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绍兴行动计划(2018~2020)》,绍兴将围绕综合交通网络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产业平台协同化、城市发展融合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杭绍甬规划共绘、设施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造、机会共享、机制共创,逐步建立一体化交通体系、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等高效流动,形成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局。

东接数字经济“优等生”杭州、西靠“中国制造2025”试点地宁波的绍兴,GDP在浙江11个市的排名中长期居第四。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绍兴都面临一个事实——位于杭甬之间,既是幸运,也是尴尬。”绍兴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绍兴发布”的文章指出,幸运在于,杭甬是浙江第一层次城市,绍兴获得大量发展机遇;尴尬的是,处在两个副省级城市中间,不得不面对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高铁、城轨开通后更加明显。

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如何在“左右逢源”中将区位、产业、人文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竞争优势,承接两大城市溢出效应,合唱一体化“三城记”,是绍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成融杭联甬接沪区域发展格局

位于杭州湾南岸的绍兴是杭州湾经济区重要支点城市,也是杭甬一体化绕不开的枢纽点。

“今年省里布局了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推进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促进杭绍甬融合发展。我们率先明确‘杭绍甬一体化’,制定行动计划,体现的是发展的主动性和迫切性。”绍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9月13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根据《行动计划》,绍兴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浙江省“四大”(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等战略,学习借鉴杭州、宁波经验,加速形成融杭联甬接沪区域发展大格局;全市域、全要素、全产业链融入杭绍甬一体化,高水平承接杭州、宁波功能外溢。

澎湃新闻发现,近十年来,绍兴的经济总量一直排在杭州、宁波、温州这三大浙江中心城市之后。与第三位的温州相比,差距从2010年的143亿元渐渐缩小到三十几亿元,但2015年起差距再次拉开,当年温州GDP超过绍兴149亿元,2016年、2017年分别高出335亿元、345亿元。

“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绍兴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绍兴与杭州、宁波这些“标兵”的差距在拉大,与嘉兴、湖州、台州等“追兵”在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上的差距缩小,财政收入等个别指标还被有的地市赶超。绍兴要抓住浙江大湾区建设的契机重塑竞争优势,否则会失去宝贵的时间窗口。

\

▲绍兴仓桥直街沿河民居  图片来自绍兴市政府网站▲

“杭州是省会城市,有数字经济优势;宁波是计划单列市,有港口经济优势。绍兴能为杭甬一体化贡献什么?”“绍兴发布”5月底推送的一篇文章称,答案是:独一无二的千年古城和东方水城。

文章指出,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有2500多年,旅游资源单体类型占浙江全部类型的71%,现有70个A级景区,居全省第一。经济指标上,2017年人均GDP16750美元,仅次于杭州(21589美元)、宁波(19751美元),远超同等经济规模的温州、台州;A股上市企业53家,排在杭州、宁波之后居全省第三;有国家级开发区4家,与宁波并列全省第一。

“浙江正在建设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甬金铁路、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等都经过绍兴。此外,绍兴还可借助部分属‘杭州都市区’、部分属‘宁波都市区’的优势,借力杭州宁波都市区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的趋势,带动自身发展。”马卫光在上述采访中表示。

如果城市的能级差距是促使提出杭绍甬一体化的外因,“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新定位则是绍兴主动搭建融杭联甬格局的内在需要。

在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绍兴就与江苏无锡、南通、常州、盐城、扬州、泰州和浙江宁波、台州一道被定位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将达100万~300万。据浙江省发改委、建设厅2016年的《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绍兴的定位由“十二五”的“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的工贸基地,打造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宜居城市”转变为“加快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生态宜居水城、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

构建现代交通、产业、城镇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绍兴在做强城市经济上动作频频。

2001年,绍兴率先在浙江掀起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当年1月,原属绍兴县的5个镇被划归越城区,县政府驻地从越城区迁至柯桥镇,绍兴市区面积由此从101平方公里扩大到344平方公里,人口从33万增至60万。2013年,随着下辖的上虞、绍兴撤市(县)设区,城区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比当时的宁波多出400多平方公里。

绍兴市领导当时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2001年的区划调整扩大了市区面积,但市区仍受“一市一区”、“县包区”制约,行政面积在当时长三角16个城市、浙江11个市中均居末位,“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较弱。上虞、绍兴设区,城区更靠近杭州湾,特别是嘉绍大桥已经开通,直接和上海相连,真正实现从“山阴时代”走向“海湾时代”。

\

▲铁路绍兴北站  图片来自“绍兴发布”微信公众号▲

杭州湾是喇叭形海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南岸为宁绍平原,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台州六市经济总量占浙江近八成。

在浙江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中,环杭州湾经济区被视为大湾区的核心。作为区域内主要城市,绍兴锚定杭绍甬融合发展战略枢纽、杭州湾先进智造基地、杭州湾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定位。

“加快实施杭绍甬一体化绍兴行动计划,是融入大湾区、唱好‘双城记’、打造‘活力城’的抓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绍兴日报》7月下旬的报道指出。

根据《行动计划》,三年内,绍兴将加强轨道交通、公路、快速路、航道、信息等跨区域基础设施协同规划建设,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杭绍同城一小时通勤圈、甬绍一体一小时交通圈。

公共服务方面,将加强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的对接,引进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与杭甬共办体育赛事;加快社会保障同城化,提升承载力和吸引力。

产业平台协同上,将与杭州、宁波深化先进智造产业、开放、科创、人才及文化旅游等平台的合作,协同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

《行动计划》还提出衔接杭州、宁波城市总规修编,深化绍兴城市总体规划,协同谋划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三地在空间策略、功能布局、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开展交界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建设杭州湾南翼现代化城市群,构建一体化城镇体系。深化杭州都市圈、浙东经济合作区的对接合作机制,推动建立“杭绍甬市长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杭州、宁波的常态化交流,优化党委政府、部门区域、商会协会等与多层面对接协调机制。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