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从新春热文出发,谈谈2019文旅市场的前景和策略

2019-03-02 11:26:16 新旅界 田春生

按照“稳中求进”的整体部署,2019文旅市场无疑处于调整、精进、提升、改造的变革时期。

新年伊始,文旅业界对于2019年文旅市场的前景预测有许多见解,综其所言大致有两种代表性言论,一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兴斌教授,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谨慎型、或称之为谨慎乐观型(以下简称王文,该文在新旅界首发,相关链接:猪年,旅游人要准备过紧日子和苦日子);二是济南大学张振鹏教授,他的观点可以表述为乐观型。(以下简称张文,相关链接:《2019年文旅产业发展5大趋势和9大重点》)。

下面根据二者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分歧及结论,阐述自己的见解,敬请业界同仁予以评介及不吝赐教。

\

我眼中的“王文”和“张文”

“王文”从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经济下行、民众负债压力增大、消费能力趋减、出境游国内游预测增幅为历年来最低的9%、入境游市场起色不大预测增幅仅1%、旅游业整体供大于求、旅游企业优胜劣汰加速洗牌、假旅游真地产投资泡沫破裂、旅游实景演出市场竞争加剧、酒店民宿业过剩降温、传统旅行社分化重组势在必行、主题公园除少数几家外大多数经营惨淡等多个角度出发,认为旅游成为民众生活的“刚需”以及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尚属理想,由此告戒业内,猪年准备过紧日子、苦日子的准备,同时谨慎地预测:

\

远眺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当然毫无疑问。占全球人口七分之一的14亿人是世界最有潜力的客源市场,旅游业成为幸福产业之首当仁不让,世界第一旅游大国非我莫属。一、二十年后,我心目中的大多数家庭有钱、有暇能享受旅游之乐的大众旅游时代必定会到来。”

“张文”则从三大背景——“旅游成为生活常态和刚需”、“文旅融合开启旅游新时代”、“宏观经济复杂严峻”出发,列举了一系列利好消息

旅游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GDP的贡献逐年增高,2018年已达11.15%;旅游产品及业态更加完善,人均出游3.7人次,逐步成为民众生活的必需;文旅融合,从事业属性向产业属性、文化属性转化,将发挥1+1=2的效果,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消费升级逐年增长;高A级景区扩容,旅游+辐射11大业态;产业升级,文旅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演艺市场异彩纷呈;主题公园数量不断增加且自主品牌规模及影响力日益提升。同时也承认,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出口负增长,金融业收缩,旅游业面临周期性冲击,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等等。

展望了面临利好的五大趋势: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旅游外交,一带一路成为亮点;社会资本跨界投入2018已达1.5万亿元;国家政策导向高质量发展,旅游的承接能力加大,扩展至扶贫、养老、教育、研学等产业;科技赋能、5G来临;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向好等等。

提出了发展的九大重点:传统景区业态、市场、空间、产品、服务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式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过渡期;跨领域产业协同发展;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文旅IP创新类别逐步丰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OTA向定制化转型;人才培养新探索;品质服务向高级阶段演进。

\

总之“张文”乐观地认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019文旅市场形势判断

在我看来,中国旅游发展到现在,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促进消费、拉动经济的功效已毋庸置疑,随着文旅融合的实践逐步成熟,科技、文化赋能的内涵支撑力不断增强,业态结构、服务品质不断完善提升,市场机制优胜劣汰功能发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加强,旅游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旅游投资者回归理性,供给侧改革的成效深入推进,旅游消费者心理逐步成熟。

2019年中国文旅市场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挑战,诸如经济下行的影响,赢利模式的匮乏,供需结构的矛盾,市场竞争的压力,投资泡沫的破灭,消费能力的下降等等不利因素,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旅游经济与其它经济形式一样,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市场此消彼长如同大海的波涛一样此起彼伏,潮涨潮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旅游业四十年的发展史,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势,离开了这个大势,一切便无从谈起。

实事求是讲,这几年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成效卓著,我们不应当也无法忽视这个现实,但不能否定不平衡性的问题。

譬如当下被人诟病的旅游供大于求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自旅游成为热趋的支柱行业后,有多少游资进入?圈块地、围个墙、建个房就想搞旅游的人如过江之鲫,全国各地景区泛滥,同质化比比皆是。

资源掠尽,名目繁多,跟风冒进,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不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市场浮躁、人心浮躁,都想快进快出套现,名曰上市实则圈钱,枉称文旅实则地产,光怪陆离,不一而足。试问:能不过剩吗?

文旅产业门槛不高,但是需要高水平的人来运作。文旅产业看似热闹,但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用心良苦的人来经营。没有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精心打造,培育市场,最好不要妄想有什么成就。

曾经有一个企业,想收购成熟性旅游景区,开出的条件是:年游客数量达到多少多少人,门票收入多少万,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既然效益那么好,人家为什么要转让给你?不想栽树,光思谋着摘桃子,脑子怎么想的呢?

从另一方面讲,一些自然景观、文化资源较好的景区人满为患为例,似乎又需大于供。

综合两方面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供大于求是数量上的表现,需大于供的是品质上的欠缺。如果说全国景区80%的不盈利,10%的持平,只有10%的盈利,那是再现实不过的事了,问题显而易见!在此不妨借用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由此可以引申为:盈利的景区都是相似的,不盈利的景区各有各的原因

\

“一势、二人、三手、五头”策略

“王文”与“张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地列举了问题的方方面面,但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实在遗憾。

不揣冒昧之至,依我所见:首先应该明确的是2019年文旅市场的思维定势是什么?此所谓“势”也,即不谋全局不足于谋一域。

文旅市场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息息相关、相互应证。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为2019年经济发展定下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宏观调控目标。按照“稳中求进”的整体部署,2019文旅市场无疑处于调整、精进、提升、改造的变革时期

此为一势也!

围绕这“一势”,首先应注重人的作用和思维问题,在文旅市场的变革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任何因素的制约,最终都要归结到人。任何一个省份、一座城市、一家企业乃至一个景区,文旅产业搞得好不好,领导和掌门人或者说灵魂人物绝对是关键。

以河南栾川模式为例:蕞尔之地竟有两个5A级旅游景区、6个4A级旅游景区,除此之外,升级版的休闲度假农家乐、民宿遍及乡野。举全县之力开发旅游,真正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该县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成功组织开展“自驾游栾川·高速全免费”活动,开创了“旅游+交通+扶贫”的全新模式。

县委书记董炳麓公开向社会表态:在此期间不让一个游客露宿街头。由县政府牵头并垫资40%,联合发动域内各景区、企业共同垫资60%,买断高速公路过路费。结果全社会动员、全员上阵,单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10万以上人次,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7.57亿元,2018年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创造了“栾川模式”的新奇迹

\

业内所熟知的乌镇的陈向宏、黄山的黎志、袁家村的郭占武、宋城的黄巧灵,方特的丁亮,都代表着中国文旅界最成功的操盘手,他们虽然身处水、山、乡村、演艺、主题公园不同业态,但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总结这些企业(景区)成功的奥秘,无一不彰显出其掌门人或者灵魂人物对业态的精准把握与定位,他们慧眼如炬、得心应手,以至于恰到好处地拿捏、挖掘、利用、发挥文化内涵优势,匠心独具,IP引领,把握旅游差异化特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山西的云丘山景区,由当地民营企业家隆水集团张连水先生从煤炭行业转型投资兴建,开发经营16年来,累计投入14个亿,期间经过无数市场波折,一直坚持探索开拓,以华夏“中和文化”为魂,古村落为基,自然景观为表,建成一个业态较为完善的4A级旅游景区,最近又开发出世所罕见的冰洞奇观,走出了一条转型成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上述例子也证明,凡是搞的好的、效益好的地方和企业(景区)都有明智的带头人、决策者或者灵魂人物。

围绕这“一势”,我认为还需要正视和解决“三手”问题,即政府之手、市场之手、法制之手

其一如何较好地运用政府之手,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控与平衡产业间、地区间、国际间存在着的矛盾,趋利避害,整合资源,挖掘有效资源,争取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二如何较有效地运用市场之手,发挥优胜劣汰作用,形成进入退出机制,培育适者生存的土壤,让先进引领行业发展,让效益来评判成败?

其三如何较熟练地运用法制之手,规范市场行为,保障各方面的合法利益,形成合谐共赢的市场秩序?

在全域旅游的大形势下,政府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这也是中国旅游的一大特点。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前瞻性,是一个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的主要作用除了宏观政策的导向性,组建大企业集团的引领性(实践证明这种大集团形式有利有弊),更多的应该遵循旅游经济规律,重点放在把控性、操作性上,比如业态的平衡问题,一个地区应当按人口比例、平均收入、外来客源状况布局,不应当批复建设相同的业态,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不平衡。

另外,不应囿于地域,仅在管辖区内做文章、打转转,应当跨地区协同发展,互为客源地、目的地,主动融入大的经济圈,大力开展文旅交流活动,实施引流促销,造福各方,共同发展。应当发挥政府的市场撬动租用,实施文旅大惠民,突破一点,搞活一片,不只限于让景区降低门票(实践证明起不到多大作用,而且几方都不满意),而应当多做导客引流的实事。

下面是“五头”问题:应该由市场解决的事,就由市场去取舍。说一个地区旅游搞得好不好,效益说了算。说一个企业效益好不好,消费者说了算。

景域集团洪清华曾对此评价:美景、美食、美人、美宿、美娱;而我更通俗地表述为“五头”,即有想头、有看头、有玩头、有吃头、有住头

如果一个景区,满足了以上几点,加之精准的营销、便利的交通、高品质的服务,还会发愁没人来吗?要知道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从理论上讲,十四亿人口的中国绝对不缺消费者,缺的是能吸引人、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好产品、好去处、好业态。

文旅产业是关联性产业,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没有良好的生态及社会环境就不能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从企业内部的前期规划立项、土地使用、投资筹款,到中期的施工建设、人员培训,到后期的市场运营、营销活动等;从企业外部与所在地政府部门,上下游相关企业及集体、个人,与消费者等都有许许多多的关系需要处理,矛盾需要解决,交易需要保障,安全需要保证,诸如此类都离不开法制之手的规范、制约、调节和警示。

就拿云南、海南旅游来说,两者本来是旅游资源大省,优质的资源禀赋,良好的气候条件,独特的民族风情,美丽的山水风光令人神往,但多年来由于整治不力,利益作崇,缺乏诚信,市场混乱,出现了很多违法乱纪、挠乱市场、坑害消费者现象,并且屡治屡犯,使两省的形象蒙羞,获害匪浅。由此可见,禍莫大于不治!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国际形势固然严峻,经济下行已然成形,消费能力当然受限,供需矛盾俨然存在,但经过市场风云锤炼的中国旅游业抗风险的能力肯定是强了,自我完善、自我改造的积极性不言而喻。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的不断提高,国家养老福利政策的保障,幸福生活指数的增长,环境生态的改善,出游方式的便捷,加之文旅的融合加持,旅游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当然距离生活必须尚有差距。

旅游既然属于消费行为,必须受到人们消费能力的制约,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直接影响到出游的频次、出游的方式、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这也是现实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许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会倒逼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与进程,催化优胜劣汰,继而为市场选择开辟通行的道路。市场之手是严酷的、客观的,孰优孰劣不容温情,你适应市场的需求就生存、就发展,不适应就面临着改正或淘汰,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必要担忧出境游、入境游的旅游逆差,因为旅游的最大特性就是“差异性”。从这个特性出发,悬殊的国情、不同的文化、迥异的民俗、异域的风景,无疑是吸引人们走出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内在动因;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对外开放的扩大,“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实施则作为支撑力量,内因与外因的结合,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

虽然肯定会出现一些波折,但无伤大雅,因为中国社会毕竟走在上升阶段,如同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有些风风雨雨、小灾小病,自然抵抗得了。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认为那是不客观的,不理性的。

说到“刚需”,旅游怎么能成为“刚需”呢?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如同糕点可以成点缀而不能成为餐桌上的必备品一样,旅游只能是生活的调剂与享受,身心的愉悦,精神的升华,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这些“刚需”相提并论,即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都不具备“刚需”的要素。

说到“全域旅游”,从了解到、掌握的情况看,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全域旅游”,只是人云亦云,谈论一些时髦的话题而已。

客观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开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并不是一说“旅游+”就能带动其它产业互动发展起来;并不是有一两个景区就叫资源。全域旅游需要一看资源禀赋、二看占据比重、三看区位条件、四看产业布局、五看市民素质。

\

说到“IP”,现在可谓盛行一时,IP有原创IP,衍生IP之分,本来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却被人屡屡用来粉饰门面。

“IP若有知,当叹世无情”。 IP属于创造性的内核,比如迪士尼的“米老鼠”、方特的“熊出没”、陈向宏的“水镇”、郭占武的“乡村”等,别人模仿的永远是表壳,真正的内涵无法复制,这就是IP的魅力所在。

它不是标签而是精髓,不是花样而是“花蕊”。当一个地方、一个企业、一个景区有了自己独特的东西,鹤立鸡群,殊质不同,能不引人入胜,占有一席之地吗?

说到“创新”,业界普遍反映知易行难,这也是事实。过去走过的路习惯了,再走新路,不免忐忑;过去用过的方法,容易实施,再用新的方法,效果堪忧。增加新的业态,投资下去,市场效果如何,难以定夺;创新有风险,不创新可能勉强度日,一创新可能一朝覆亡,这些问题一直困挠着文旅业界的头脑,阻滞着文旅业界的发展,但是“不创新、毋宁亡”,就意味着有一天你会被市场淘汰。以传统旅行社为例,虽然市场永远有需求,但随着线上线下竞争的加剧、市场份额的减少,行业成本的增加,“创新”是必然之举、必由之路。

洪清华提出“先旅游,后付钱”的创新举措就是这样的思维。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市场上肯定会有一些不理解、不适应,但我想洪清华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他推出的这个做法,可能前10年,甚至前5年都可能是不现实的,但在当下无疑适逢其时,一是社会条件具备了(个人征信系统逐步完善);二是互联网工具的普及;三是旅行社变革创新大势所趋。

说到“文旅集团”,现在全国各省(区)为市场运作大都组建有国企为主的文旅集团。各级政府的初衷无可厚非,即整合有效资源,发挥大集团优势,资金雄厚,容易做些大事,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普遍欠佳,基本起不到原来设想的作用。

不是不想做,而是不好做。问题出在哪里?一是决策难、决策慢,文旅集团的主要领导,大多数为政府工作人员,没有搞过文旅或不懂文旅产业特性,缺乏旅游大格局思维,缺乏既懂文旅又敢于实践的实干性人才(如华侨城段先念),多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求稳为上,按部就班,而且集团内部行政层次多、人员庞杂,限制了有所作为;二是手握“尚方宝剑”,虽有资源优势,却视野迷茫,找不准方向,找不到突破口,徘徊不定,无从下手,以至于贻误市场机会。

说到“主题公园”,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业态和话题。自上海迪士尼乐园建成开业以来,当年即收支平衡,国外主题公园巨头纷纷入华,力图在广阔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本土的主题公园以华侨城、华强方特为代表也表现出不殊的业绩。

主题公园业态是舶来品,国外开发经营者有先天优势,中国的主题公园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以中国文化元素为核心,而数千年华夏文明,也提供了丰厚的创作源泉,如何借主题公园娱乐文化的形式把其展现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不仅仅是旅游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是提质升效的重要形式,这是一个大课题,我认为也是一种责任,值得中国主题公园研究者、开发者、经营者,“为伊消得人憔悴”,实践探索,贡献出智慧与力量。

说到“文旅融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最佳表现形式。实际上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分,形式上的合二为一与水乳交融毕竟有一些距离。怎样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实际情况与人们期待的结果尚有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首先,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的血源关系,凡是旅游发达之处,必是文化昌盛之地。宏观经济如此,微观产业亦如此。现在更多的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假旅游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实以文化的内涵,挖掘这种内涵,彰显这种内涵,使其意味隽永,长久不衰。其次文化和旅游各有各的特性与规律,顺其自然,有机结合,互为表里,互为映衬,而不是生拉硬拽,简单混搭,方为上策。

综上所述,说到2019的文旅市场发展前景,需要正视现实、明确目标、攻艰克难、顺势前行,也需要一些信心、一份情怀和一种坚守,在此引用“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作为结束语,并愿诸位2019,有好的故事。

作者简介:田春生,笔名沐春,资深媒体人,文化旅游策划人,泛晋全媒体联盟创始人,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筹)顾问,山西文化旅游协作联盟会长。长期从事国内外、地区间文化旅游活动策划组织实施。近年来致力于文化旅游产业并着重中华文化元素主题公园的研究、探索。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