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上海,蓬勃兴起的文创园区:点亮城市创意

2019-06-18 16:13:08 上观新闻

去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同比增长8.9%。

几十年前,俯瞰上海,苏州河及交通线沿线密布的工厂,支撑起城市发展的经济脉络。如今,再度打开上海地图,会发现老厂房、旧仓储空间等工业遗存,已蜕变为创意城市的崭新地标。m50、田子坊、8号桥、慧谷软件园……137家市级文创园区星罗棋布,围绕“一轴”(延安路城市东西向轴)、“一带”(中、外环城市金腰带)、“两河”(黄浦江、苏州河)、“多圈”(环同济、环东华)的空间布点,加速“厂区——园区——社区——城区”迭代升级,打造融入周边环境的开放式社区。

上海市文创办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入驻文创企业2万余家,入驻企业总营收近5500亿元。在文创成为产业发展新着力点之时,充满年轻活力的文创园区正转型升级为点缀这座城市的风景线。

“一轴、一带、两河、多圈”发展布局

沿着安化路492号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来到绿意掩映中的德必易园。这里前身为上海航天局第八〇九研究所,见证了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研究成果。经改造重建后,这栋老建筑大楼转身成为中心城区集聚文创企业的产业园区。美团点评、童石、童年智造、荷瑞会展等众多充满创意的企业从没有围墙的园区中起步。

“文创园区的角色正在变化,从一开始的物业、办公场所出租转变为向文创、科创企业发展提供全面服务。文创产业园区实际上承载了经济转型发展、孵化龙头企业的职责。”上海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说。国内文科创园区连锁经营领先品牌德必从2006年起投资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已在全球拥有70多家文科创产业园,遍布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苏州、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美国硅谷、意大利米兰和佛罗伦萨,即将在泰国曼谷、英国伦敦布局。

这只是上海文创园区的一个缩影。上海文创园区的前身,大致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末的“都市工业园”,那时只是对旧厂房、仓库进行简单利用。2004年起,在政府扶持下,文创园区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现有经认定的文创园区137家,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园区版图上,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形成了基于旧有工业遗存的横轴状集聚;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周边也形成了基于知识中心外溢的多圈状集聚;全市基本形成“一轴、一带、两河、多圈”发展布局。

随着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部分园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形成了核心主导产业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等优势。如以网络信息业、软件设计为主题的慧谷软件园、天地软件园、徐汇软件基地等;以创意设计为主题的8号桥、800秀和上海国际设计交流中心等;以时尚产业为主题的尚街、时尚园、东纺谷、时尚谷等;以艺术业为主题的m50、田子坊等。

“集聚效应体现在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白领之间的大量交互。”贾波说,文创园区是文化的最好承载体,通过将文化和历史注入建筑,文创园区犹如一个个有温度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轻公司资源对接的“大家长”。从为小微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dobe·space系列”,到迎合中小企业需求的生态办公“易园系列”,再到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需求的“we”系列”,经过15年的探索,德必现已形成个性不同的品牌条线。园区共集聚1万多家文科创企业,平均出租率超过98%,文科创企业集聚度超过85%。

可打卡的城市文化地标

地铁3号线大柏树站出口处,沿着广纪路双侧扩张的明珠创意产业园,实践着上海科房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对文创园区的想象——“美的街道、标志性的建筑、可打卡的城市地标”。

几个产业园区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一条长达几百米的集装箱创客走廊。这里原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经改造后重新回归公众视线。置身创客走廊,头顶上是时不时呼啸驶过的轨交3号线,身旁则是停驻在“铁道”上的绿皮火车,车厢中别有洞天,咖啡馆、书吧颇受年轻人青睐。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散布在站点各处,花店与宠物店为这里增添了一份悠闲气息,三不五时,还能在草坪上见到园区企业用3d打印制作的水泥座椅。轨交旁,文创园区与居民楼犬牙交错,墙上一幅几米的地下铁,成为亮眼的点缀。园区入驻了国内众创空间蜂巢孵化器、火车老极客工作室、vr体验中心等年轻企业,目前正在进行四期规划,未来将沿旧铁道线,连通铁路文化创意馆和视觉艺术工场。“存量时代,文创园区可以成为城市微更新的载体。”陈剑说。

同样由上海科房投资运营的宝山智慧湾成为周边居民时常光顾“打卡”的网红地标。这个占地230亩的园区,曾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的仓库用地,大量厂房、仓库、集装箱堆场闲置,环境恶劣。2016年9月,转型后的智慧湾一扫之前的冷清,红、黄、绿、蓝等色彩明艳的“集装箱”创客部落成为园区新住户。运营近三年来,中国首个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世界最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智能微制造展示馆、未来空间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麻省理工微观装配实验室、网红咖啡店纷纷落户,园区还拥有上海最大的室内橄榄球训练场。除商业主体外,以梅派青衣史依弘命名的剧场、宋思衡工作室相继入驻,给园区带来不少惊喜。

“工业时代的交通象征是高速公路,美国最发达;信息化时代的象征是高铁,我国最发达。而上海是目前地铁、交通线公里数最长的一个城市,因为交通发达,实际上城市已经去中心化了。”陈剑说,正因如此,得益于交通的便利,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创园区、科创园区,将成为新的创新源,“文创园区承担了创新功能、城市空间改造功能,做得好的话,它一定能让人流连忘返。”

在陈剑的愿景中,园区不仅要引进好的企业,更要将企业从小扶持到大,参与企业孵化与产业整合。智慧湾中集聚了大量3d打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正计划和国外大型企业合作打造联合实验室,策划推出3d打印研发车间。艺术与科技也在园区中肆意碰撞。走进钢琴家宋思衡的工作室,钢琴旁最显眼的要属几个机械臂,这是园区科技企业的产品。在多个舞台上,宋思衡与这几台机器人携手演绎他们的“音乐狂想曲”……

从厂区、园区到社区、城区迭代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创新,正成为这座城市的驱动力。“现在有一个‘创新城区’的概念,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应该有一大批创新城区作为支撑和落脚点。”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夏雨说。

上海外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大约有620平方公里,外环到中环两侧大约400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相当一部分是过去的工业区或工业、仓储等传统产业集聚地。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工业区带来的人员聚居形成了高密度居住社区,并萌发了各种公共服务,最终形成了工业区的城市化。而原有的传统工业、仓储则逐步退出,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产业空间,分布、分散、镶嵌在这一区域内。“这是上海特有的、能够承接创新产业的宝贵资源。这些空间,让大量科技园、科创园、文创园的产生成为可能。”夏雨说。

在交通通达性好的轨交沿线,大量已落成的文创园区成为今日上海的城市名片。1号线呼兰路站到共富新村站之间,南北约1.8公里,东西约1公里,方圆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已有十几家老仓库、老工厂转型,建成智慧湾、上海智力产业园、泰德科技园、北上海信息产业园、上海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创业企业集聚地。3号线长江南路站到淞发路站长约1.7公里、宽约1公里,方圆约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转型改造建成了上海玻璃博物馆、中成智谷、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上海移动互联网创新园、复旦软件园、同济创谷、长江软件园、中城长江源等新兴产业聚集地。

更重要的是,文创园区本身也在进行从厂区、园区到社区、城区的迭代升级。走在明珠创意产业园或智慧湾中,几乎分不清这是园区还是社区,敞开的大门、完善的生活设施、密布的绿化、可供居民休憩的座椅,都让产业要素集聚的文创园区成为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型社区空间。假以时日,基于文创园区集聚的企业及人群,将带动周边城区转型升级。

“创新城区需要有大量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创新要素、创新文化和城市标识的集聚,这将对城市发展产生巨大能量。”夏雨期待,在上海中心城区大约40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以及一些次中心区域内,“如果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1至3平方公里左右的创新城区,那将推动整个上海建设创新高地”。

\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