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大咖说 > 正文

文旅大咖说 | 魏小安:循环新战略与休闲度假发展机遇

2020-10-20 15:51:42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 魏小安

对应新战略,谋求新发展。

日前,2020中国休闲度假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市举行。本届大会以“休闲:美好生活新选择”为主题,通过论坛、展览、研讨会等,挖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魏小安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战略思路,不只是应对疫情,是从供给到渠道再到需求的全链条安排,是从产业链、供应链到需求链的全系统推进。只有中国这样的大国,才可能形成这样的新战略,只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才能落实这样的大战略。其中,拉动内需是重中之重。各行各业都需要围绕新战略,形成新思路,开拓新方式,谋求新格局。

十年前,有一位市长跟我说过一个观点:抓旅游我百分之百赞成,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抓休闲我没有积极性。为什么呢?他说旅游是外需进入,增长我的GDP,休闲只是自己跟自己热闹,对我的发展没有意义。但是我估计现在这种观点没有了。现在不管谁花钱,能花钱,能拉动内需的就是好事情。

所以现在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和各行业在循环战略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如何对应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所以不管对形势乐观也好、悲观也好,这不重要,我看重的是变化,更重要是变化之中产生的机遇。所以现在文旅行业如何应对循环战略,谋求新的发展?简单来说,内循环就是城市休闲、乡村度假,确实是我们自己跟自己玩。但是把经济盘活了,这个作用就很大了。大循环就是跨省观光、目的地度假。双循环就是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眼下双循环我们还谈不上,可是内循环和大循环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一、市场新特点

1、休闲度假蓬勃兴起

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现象级的消费,就是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也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从拉动消费来说,以短补长,是一种选择。十一快到了,大家说十一八天假期,很多人都看到这个市场,我建议大家不要太乐观。毕竟我们不是疫情后,中央说的很清楚,疫情常态化,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研究产业的复苏和振兴。一方面要防止疫情,一方面要促进发展。不光是我们自己,现在消费者自身观念也在变。今年十一的跨省大流动不太可能,但是休闲度假这方面会火爆,这是很自然的。所以,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是一种趋势。形成市场分工体系,长短结合,高低俱全,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结合最近的市场变化,这个趋势很明显了,比如说我们有些酒店可以卖到三四千块钱,但是怎么和需求对接?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挖掘。而且不能只追求高端市场,任何一个市场一定是高中低衔接的,这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

2、要素的变化

旅游要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运营要素,即传统的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重点在企业,现在全世界普遍成熟,形成了运营的均质化。

第二是发展要素,涉及投资、管理、人才、信息、土地、市场,还是六要素,涵盖各类企业,推进其他要素的完善。现在在文旅行业里,发展要素参差不齐,而且结构性问题最突出。

第三是环境要素,涉及旅行顺畅、财务安全、身心健康、绿色环保、社会友好、公共服务等,也是六要素。这些要素重点在政府,是公共产品。所以,运营要素重点在企业,发展要素重点在营商环境,环境要素本身是公共产品的意义越来越大。

以上三类要素,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权重在变化,结构也在变化。初期,运营要素第一。中期,发展要素第一。现在来看,环境要素越来越突出,也意味着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环境要素上升到第一位,也是长远竞争的根本。实际上,各地旅游发展的不平衡也主要体现在环境要素方面。由此,可以创造旅游领域新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中国旅游在全世界的地位提升,市场上升和权力增加。

二、休闲度假发展机遇

1、发展态势

疫情推动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消费浪潮已经产生,竞争热潮也已经产生,发展机遇就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讲循环,循环的核心就是要转起来,这就涉及到流量与流速,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作用越大。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多功能、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新战略对旅游影响有两方面,第一,大循环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另一方面,内循环的条件现在已经完全成熟,甚至可以说条件非常之好,这一系列的条件实际上让我们迎来了新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机遇,将开创历史,形成文旅发展大格局。

因为新战略的核心就是扩大内需,尤其是大众日常需求。从国民消费来看,目前一是大钱花不起,所谓大钱,是百万级的消费,主要是买房子,现在房地产市场基本到了天花板。二是中钱不用花,所谓中钱,是十万级的消费,主要是汽车和家用电器。三是小钱敞开花,所谓小钱,是万元级以下的消费,日常消费只是百元级的,稍多一点,自然就是旅游消费。

从国民经济的总体格局来看,新战略将会成为新时期旅游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各地都在研究新战略的落实,自然就有长短相较,扬长避短。产业链的恢复取决于消费链的扩展,立竿见影的自然是旅游。因此,各地对旅游的重视也将达到新高度。

今年得利的省份是海南,疫情开始,到2月份我就判断今年海南旅游会火爆。因为原来东南亚是中国人的主要出境旅游度假地,可是今年疫情发生后,中国人出不去了,怎么办?要想度假只有去海南。所以海南今年只影响了一个礼拜,有些省份只影响了一个月,多数省份影响了三四个月。现在大家基本放心了。我们处理疫情、对待疫情的机制、经验、做法完全成熟,不会因为出了一波疫情,就紧张得不得了。单点隔离、精准对策,我们对疫情的判断和把控能力已经很强了,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旅游内循环和大循环的条件也具备了。

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比较,旅游的综合性最强,拉动力最大,就业领域宽广,在六保六稳中的作用也最突出。在进一步的城乡大循环中,旅游的新作用已经显现,谈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休闲。从世界来看,形势有所恢复之后,旅游业将是风向标,完善双循环,旅游仍然会成为先锋。

2、创新发展、赋能消费

现在需要我们谋求创新发展,核心就是赋能消费。我们老是说市场需求大,实际上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市场需求不扎实,我们的消费需要赋能。

第一,作为旅游者来说,体能增长,技能增加,智能服务。因为我们中国人不太会玩,从历史到现在都不太会。应该说现在八零后开始玩了,九零后零零后会玩了。所以我们要追求好玩,玩好。第二,教育赋能,增加户外活动,研学旅游发展,亲子游强化这个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第三,技术赋能,学习玩的技能,提高玩的本领,掌握技术要领。第四,时间赋能,增加休闲时间,改革休闲制度,自由安排,自由度假。第五,金融赋能,增加未来的稳定和安全感。第六,环境赋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建设友好的社区环境。因为现在社群营销,社区产品,社交吸引变成了一套新的模式。最后是文化赋能,传统和现代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历史变得时尚,让文化变得可亲,让自然可以接触,让旅游进入生活。我们不能老是高大上,比如说“文化厚重”这个词我就不太赞成,旅游者追求的是轻松、浪漫、享受,用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压在旅游者的肩膀上,对不起,用脚投票我就不来。中国的词汇这么丰富,为什么我们非得纠结于文化厚重,实际上是我们观念转向的问题。自然不宜改变,感受应当深化;历史不可重演,体验应当升华

三、抓住机遇,触底反弹

这个过程,两个方面都要看到。说经济是垮塌式下降,旅游更严重,是雪崩式的,大伤元气。从需求角度看变化,国家财富会倾斜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个人财富会倾斜于生存。中产萎缩,穷人榨干,必然减少旅游的长远需求,但是休闲会大行其道。从供给角度看,员工下岗和企业破产将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而加剧。但是历史证明,只要时机一到,恢复和反弹都快。但疫情之后的反弹应当有一个过程,现在逐步在进行。爆发式增长可能只是是短期,更多是一厢情愿。

说到底,安全、健康、质量、创新,这是基础。但这些都需要成本,我从来不认同优质低价,这违背规律。从疫情开始我就担心恢复期的恶性削价竞争,现在看来,更甚。湖北所有景区免费,这可以理解,感谢全国人民支持湖北。但其他若干省的景区跟着就开始免费,我就不能理解了,我们把旅游当成产业了吗?当产业就不能这么做。这种做法人气并没有增长,但旅游企业的成本大大加重,为了眼前的人气,怎么维持长远?所以这种事情,无论是从宏观决策还是地方政府决策,我都觉得有欠考虑。

此次疫情能够扛住的企业,第一是内容丰富。第二是跨领域。第三是所谓的轻资产运作,但只是少数,甚至是偶然,很难成为多数行为。原因简单,没有重资产的投入过程,何来轻资产运作?没有多年形成的品牌,怎么轻资产运作?第四是集团化运作,借助集团优势,在资产层面腾挪。第五是创新,多数是产品创新,短期起作用;部分是营销创新,中期起作用;个别是模式创新,长期起作用。目前文旅行业真正看到的创新不多,但是只要发现一个,就会看到长久的生命力。所以面对国家新战略的调整,我们必须要跟上,通过文旅行业对应性战略,来促进地方新战略的发展。比如说遂宁,实际上就是在推进一个新战略,这个新战略就是从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的发展,改变农业城市、工业城市的形象,创造休闲度假一线城市。这就是一种模式化调整,这种模式化的调整,相信在未来几个月,将会看到显著的效果。这样的作用必然会推进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推进行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