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大咖说 > 正文

马英尧:在确定性中寻找突破口和机会

2022-10-19 10:57:35 马英尧

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中,我们要做的是以探索用户需求为核心,将产品做好,把品牌建设好,酒店是这样,所有行业亦如是。

7-10月份,酒店行业再次迎来全国最大范围的静默、弹窗管理。对酒店经营影响远超2021年,一些省份的游客数量减少甚至超过了2020年。当我们期待10月份疫情管控将会有所调整之时,疫情结束的时间再一次超出大家的预期。

国内冷清的另一面是今年9月,华为云、阿里云接连在泰国曼谷发布了出海计划,阿里云也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并在吉隆坡等全球市场增设6个服务中心。多种信号似乎向我们国内创业者们抛来橄榄枝:

东南亚是增量,到处有想象空间,到处有机遇。

紧接着,在上一周刷屏的文章“新加坡最近怎么了”里揭露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下中国投资人、企业家、中介机构蜂拥至新加坡,导致新加坡酒店一房难求,租房租金翻番,租售比显得非常有吸引力。据悉,越南第三季度的GDP增长了13.67%,首次破双位数,成为财经头条。

\

东南亚,一望无际的海滩、开放自由的氛围,像极了人们对它的印象:时而清甜,时而浓烈,永远散发着独一无二的风情。它给了“困在当下棋局“中的企业更多的可能性,正如这东南亚的热带气候,热的时候让人上头。但很多人却忘记了,热带气候还有天气多变的不稳定性。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就能让你成为“落汤鸡”,狼狈不堪。

千万不要沉溺于市场空间和想象力的陷阱,要去赚确切的、具体的钱。

东南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甜”

没去过东南亚的创业者都认为,中国公司就是去降维打击。而事实上,曼谷的豪华酒店早在20年前就已经国际品牌林立,河内的购物中心租金比上海还高,胡志明高端住宅3万美金一平米。在东南亚一些大型城市的传统领域,他们一点也不落后。

当然,新经济确实也有不少机会。早在几年前,中国的一些电商企业就已经将东南亚市场作为投资蓝海,2022年东南亚的电商市场增速将超过20%,销售总额将达到896.7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53.1亿美元。在人口的统计中,整个东南亚正处于人口红利的井喷期。对于许多在中国发展受阻的企业来说,向东南亚市场的扩张的理由是必然的。

然而,这些国家依然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弊端,最大的问题还是市场太小、贫富差距大且法律复杂。虽然东南亚人口红利存在,但每个国家的多数财富和资源都被本地少数大家族控制,不是所有人口都是有效用户。最典型的泰国,1%的人拥有67%的财富,21.5%的人属于赤贫,完全无消费能力。想要在这样的市场赚钱,目前能够做的事情还是很有限。

2018年,当中国酒店连锁在蓬勃生长之时,印度竟然还没有租房开酒店的加盟商这个“角色”。在印度只有两种人,富人和穷人。而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小B群体,这让我们各路品牌都很容易拥有了经销商、加盟商、供应商。

这样对比下来,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能够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中国创业者三方紧密合作,共同创造奇迹和财富,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能像中国一样拥有这样的优势,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能够在中国创业,真是要偷着乐。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贝佐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疫情之下,企业增速放缓、流量遇阻、品牌发展受限,变化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质疑“中国消费没有未来了”。那什么是不变的?

用户的需求没有变。用户还是需要质量好的、选择更多的、有品牌的、方便的、价格合理的产品和服务。疫情下表现出了品牌酒店跌的少,反弹快的明显特点。

好产品的逻辑也没有变。年龄的代级更迭带来的产品、功能需求变化,流量平台升级带来的销售方式变化,技术进化带来的性能升级,都支持我们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永远是支持发展的核心部分。而物流、支付、制造这样的基础建设庞大而完善,让创新的落地变得既便捷又简单。

所以,中国仍然拥有最多的用户,庞大的创业群体,后端还有完善的供应链。中国消费仍然是个大赛道、拥有大机会,我们都要有信心。

把规律性动荡纳入未来预期

从过去的100年、500年、1000年历史里看社会,动荡、变化是常态,稳定是偶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些规律,把有规律的动荡作为自己的预期。我知道大家都期待着某一个时间疫情管控突然放松,但我不建议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战略,万一大环境的发展并非如你所愿呢?

但能确定的是,中国的消费市场已进入了“加时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形成的市场上,大部分行业都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想要在“加时赛”中获胜,除了那些无法把控的不确定性因素之外,我们只能在确定性中寻找突破口和机会。《论持久战》里有说“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这就代表,只要产业发展周期长,企业积累的经验和迭代生长的能力够多够强,就能支撑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酒店集团必须是全球化的公司,东南亚当然要去,在未来的全球版图里,这必将是我们业务的重要部分,但与如今的出海热潮关联不大。

雨季长叶,旱季长根,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中,我们要做的是穿越过去不同时代的周期,以探索用户需求为核心,将产品做好,把品牌建设好,酒店是这样,所有行业亦如是。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