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让游客在景区找回旅游初衷

2018-10-19 09:20:00 新旅界 王志发

发展旅游,要把游客评价摆在首位,千万不要忽略上帝。

新旅界讯 10月19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蜗牛景区管理集团、齐云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未来景区发展学术研讨会——文创、科技与美丽风景新空间”在黄山顺利召开,会上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王志发做主题演讲《《让游客在景区找回旅游初衷》,以下为现场实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邓小平明到黄山发表旅游讲话的40周年,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我觉得旅游景区的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们开始旅游,认识旅游,包括旅游业都是从观光旅游开始。最早的旅游产品就是景区,景区的建设极大地引领和带动了我国旅游业和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即使到现在,最主要的旅游形势和旅游吸引物依然是景区风光。

历年的黄金周等节假日,景区都是人们旅游最好的去处,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增长最快,最稳定的生产力要素。“十二五”以来我国景区数量从5573家增加到9450家,增加了近四千家,年均增长9.2%,年游客接待量从25.54亿人次增加到53.95亿人次,增长了近28亿人次,年均增长14%。

年营业收入从2658亿增加到了4339亿,增长了1680亿,年均增长8%。年度景区投资从2012年的1673亿增加到3270亿,增加了1600亿,年均增长13.7%。6年间景区投资总额达1.5万亿,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5A级景区250家,4A级景区3272家,3A级景区4800多家。

40年来我国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吸引力根本的来源和中国旅游业的主体部分,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台阶。有一批景区已经进入了世界一流的行列,像我们文化类的景区,故宫、兵马俑等,还有一些古城古镇都具有一流的服务,像我们黄山景区等等。

我们这次未来景区发展大会举行这样的研讨会,我认为首先应该为40年来我国景区的发展开成一个庆工的会,必须充分肯定我们景区发展的成绩和经验。当然如果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下我们景区确实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的空间,甚至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在景区发展的导向上还有一些不足。

但是我认为我们这40年伴随改革开放,景区发展的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往往一开这样的研讨会可能总是要从问题入手,但是这40年我认为我们的景区发展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我特别想提出的就是,凡是在研究未来发展的时候,都应该注意在成绩当中研究发展,不要总去否定,相比过去若干的不足,其实我们更需要很好的总结过去的经验。

过去发展中,我们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一方面就是在各级政府大力的推动下,我们景区以高大上的标准规划为引领,这个越来越追求高投入,这个超强度的投入,绷紧了景区运行的成本,加大了运营的压力。确实现在我们有些景区是在走这个高门票、高收费维持景区运行高投入高收费这样的发展路径。尽管这样,企业还抱怨景区经营的压力大,钱不好赚。

前一段时间,我去了一趟武夷山,黄金周前半个月左右,武夷山的漂流的票早就售光了,这么火爆的景区也感觉到运行压力大,这就说明我们运行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我们在这种三高模式的发展环境当中,游客也抱怨旅游成本现在越来越高,因为旅游贵、旅游难、旅游累,获得感和满足感大大折扣。

一面是企业,竭尽所能开发更多的景区,一面是游客的吐槽,留住游客的旅游初衷与企业创造商业价值形成了激烈的博弈。那么这样就是形成了一个矛盾,今天我们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景区协会和黄山政府为破解这样的难题专门召开未来景区发展这样一次研讨会,我认为这个意义非常大,给我出了这个题目叫景区未来发展之道,我觉得道的最高境界就叫尊重规律,顺其自然,景区发展之道,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让景区服务游客的本质,让游客在景区找会旅游的初衷。这就是我们景区发展之道。

我主要是想从旅游景区发展的导向上讲我一点的看法,一共讲这么五点。

第一就是要把游客评价摆在首位,千万不要忽略上帝的。我们老把游客当上帝,上帝是决定生死的,所以我们评价景区,包括景区发展都不能忽略游客的意见。这些年来,我们按照A级景区标准,特别是按照5A、4A为代表高等级景区发展要求,增量很快,4A、5A的增长速度在30%左右,地方为了追求景区的转型升级,都想了不少办法,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大而无当的事情。

景区建设的很气派,但是有些景区游客并不买账,从根本上说,这个景区就是为游客提供游戏服务的地方,景区好不好,或者是景区有没有生命力核心还是在景观在服务,在游客的口碑,景区的建设如果离开这个本质的要求,简单的为了追求高大上搞高投入,不是围绕游客的痛点去进行景区提升,实际上是把首贯当做目标,这种做法不但降低了投资的效率,花了很多冤枉钱,而且会使景区发展进入自循环,误入歧途。

景区的发展还是要在自己的使命定位,按照自己资源品质的定位,从单纯的那种对标式的思路走出来,既要注重标准导向,又要坚持品牌的导向,真正把游客的评价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从这种公有的思维当中解放出来,不要一味的在那种我们人工建设的这些部分的高大上下太多的功夫。

我讲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把核心吸引物摆在首位,千万不要片面的追求负荷型的发展,我们A级景区的标注是魏小安专家他们当司长的组织制定的,后来我们在评比的过程当中,我负责景区管理工作这段,我觉得我们高等级景区里面存在一些盲目性,就是有的核心资源不够高等级景区的标准,就是通过人为创高等级的景区,最后费了很多的劲,也评不上4A、5A,造成了很多的负担。

然后就搞了一个改革,叫先进行资源评价,就是你够什么等级的景区资源你就创哪个,尤其是5A级景区,5A级景区对资源做了严格的限制。现在建设景区的过程当中,其实一个景区核心资源或者是主要吸引物也就是那么一两处或者是几处,但是现在在我们追求复合型发展,让游客在景区多停留时间的标准,就做了很多这个拓展的工作。

结果在拓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增加了游客的游程,但是往往可能游客到了审美疲劳的时段才进入到核心景区,所以对核心景区的精彩可能也都无动于衷。我觉得我们一个好的景区还是要采取最便捷的方式,让游客最充分地感受核心资源,给游客带来的旅游价值。千万不要搞一些人为的拓展,我不反对把景区做大,把这个产业链做长,但是如果一个景区要做好的话,首先是要把核心资源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要把游客的这个兴奋点能够调动起来。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在游客最需要的方面提升服务,不能过度地搞形式化和商业化的服务。现在我们确确实实在这个景区服务环节有点过于追求形式。比如说我们是不是所有的景区修建厕所都要搞第三卫生间,我看只要把我们这个厕所的布局,厕位的比例搞合理了,让厕所里面都有手纸用,能把厕所搞得干干净净的我觉得就完全可以。

第四就是要让游客饱眼福和涨知识并重,不能让游客仅仅到此一游。无论是文化类的还是这个自然类的景区,都有其深厚的获自然获历史的内涵,如何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示和讲解,让游客有很好的文化体验是一些景区普遍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

一个是在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文化资源的展示不够,让游客很难接触或者是领略到一些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所包含和承载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另一个就是我们在这个加强展示的同时,一定要对我们这个景区的讲解做很好的培训。其实这一块也是我们游客感觉不好的地方,本来有很好自然历史文化内涵的景区,但是游客在游览过程当中这个很难通过这个游览的过程领略到。

有一次我就到我们安徽九华山,九华山有个全国优秀导游员费叶涛(音),是教授出身,对宗教有很深的了解,一到九华山,他把菩萨这种历史文化以及九华山的特点讲的头头是道,据说我们很多国家领导人去了之后,听他讲完之后都感到非常震惊。

所以一定要让游客饱眼福的同时要有知识的获得感,要有学习的满足感。每一个游客旅行一次就是学习的过程,要让他感受到性价比很高,让他体验到旅游的快乐,旅游的收获,我们还要在这个方面下很大的功夫。

最后一点就是要真正守住原生态的底线。我总的感觉就是我们追求景区的通达性、便利性,在修建道路、修建索道,包括我们搞一些低空飞行等等对环境都有影响。服务手段应该说还是多了点,还是应该有更多的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措施,或者是在开发的权衡上我们还要尽量的守住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包括文化、文物保护这样的底线。

我觉得在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达标,一味的为了迎合某些游客的需要,失去我们保护的底线。最后祝我们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