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旅游扶贫 | 吴志才:乡村旅游将决定广东旅游下一个四十年能否引领

未来广东旅游的发展就是双轮驱动,由城市旅游向乡村旅游发展。

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广东旅游在过去四十年中发展迅速,广东省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据2016年各市乡村旅游发展数据,2016年广东乡村旅游总收入620亿,占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的11%;乡村旅游总人次1.9亿,占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的9%;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6万,占全国乡村旅游从业人数的7%。

另一方面,从带动就业和促进增收的效益上看,2016年广东省乡村旅游对全省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仅5.4%,乡村旅游平均消费只有全省平均消费的24%。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广东乡村旅游的配角地位正在发生转变。

2018年是广东省启动“旅游扶贫”工程的第16年,广东省“旅游扶贫”经历了从“老三变”到“新三变”,最后到乡村振兴“四变”的探索,培育了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打造了一批旅游扶贫开发的产业带。2018年7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实施发展方案》和《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8》,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全域旅游三者的密切关系。

广东旅游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广东旅游扶贫的经验总结及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在广东有哪些结合点?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兴与旅游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教授,主要从事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乡村旅游与扶贫等基础与应用研究,对此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见解。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广东旅游

新旅界:梳理广东旅游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脉络,广东旅游有哪几个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在广东省旅游发展中的角色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吴志才: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旅游正好经历了从外交事业到经济产业的过渡,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1988年,这十年处于政商旅游阶段。这个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因为广东毗邻港澳,很多港澳的巨商纷纷到桥头堡城市投资,产生了国内最早的一批中外合资酒店。政策扶持加上我们港商对旅游事业的投资,这是广东旅游产业的起步。

第二个阶段是1989年到2007年,这个阶段叫景点旅游阶段。1989年,中国的第一个真正的主题公园——锦绣中华正式开园。此后经过将近20年的景区发展,广东省成为中国旅游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投资地区。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8年到现在,叫全域旅游阶段。广东省全域旅游的理念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发展,当时广东省率先推出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成为全国首个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从那以后广东的大旅游、大格局、大产业,甚至说一些大市场都在逐步去推进。

在过去四十年里,广东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第一大省,2016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560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这是城市旅游的胜利。广东城市旅游的成功无非由四个方面来支撑。第一是广东开放政策的优势,二是开放政策带来产业经济的活力,三是进一步推动了由市场驱动的投资,四是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支撑。

在这其中,乡村旅游的角色一直是大旅游的配套,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但我想下一个四十年,广东能否稳坐第一,乡村旅游至关重要。广东全域旅游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肯定,说明乡村旅游潜力巨大。未来广东旅游的发展就是双轮驱动,由城市旅游向乡村旅游发展。

新旅界:广东省旅游扶贫的重点区域在人文地理上具有哪些特点?

吴志才:首先,广东省珠三角跟粤东西北地区呈现两元结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粤东西北很多地方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绝对贫困的。另外在都市区,其实也有相对贫困的现象。

人文地理上的特点,我总结就是老、少、边、远。“老”是指粤东西北很多红色革命老区,以山区为主。“少”是少数民族,就是清远的“三连一阳”(连州、连南、连山、阳山)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比较贫困的地区。边就是边境边关,比如靠近湖南、江西、广西的边界。最后一个就是远,远离城市、远离交通。老、少、边、远,这四个特点是比较突出的。

新旅界:自2002年启动“旅游扶贫”工程以来,广东推动旅游扶贫16年,在区域、重点、指导思想和方式上经历了哪些变化?

吴志才:广东旅游扶贫的整体思路,我认为是达到三步走:第一步输血,第二步造血,第三步活血。输血就是给资金,造血是打造产业,最后活血是把民生和产业一体化。广东省的扶贫模式总结起来有四句话: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联动、多措并举。

具体做法通过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省财政每年会安排资金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支持,投资道路、标识、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是近几年省财政在滨海和生态旅游方面投入十二个亿,重点扶持了两个滨海旅游、两个生态旅游产业园的建设,希望能够产生集聚效应。

第三个是人才的帮扶。每年省旅游局联合组织部开展旅游人才的培训,支持人才队伍的建设。

第四个非常重要,就是将贫困村打造为特色村。广东精选了117个贫困村,通过“八小”工程,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扶贫,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新旅界:2018年7月,《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实施发展方案》和《广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8》同时出台、发布,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就广东省而言有哪些结合点?

吴志才:我们团队很荣幸担任了这个方案和报告的主持方,我作为课题组组长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方案和报告已在2018年7月28日发布。

旅游是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点,而全域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这三者的关系我们要明确。未来,旅游扶贫与全域旅游应该是一体化的考虑,通过旅游推动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最后带动乡村振兴。

广东旅游扶贫模式的可复制性

新旅界:广东省“旅游扶贫”工程对于广东旅游未来整体的发展带来哪些经验和启发?对于其他省市,广东省“旅游扶贫”有哪些做法是具有可复制性的?

吴志才:旅游的重要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叫惠民,第二叫振乡。富民惠民、振兴乡村,广东的全域旅游以乡村旅游为重点推进,所以第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把乡村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和增长点来推动广东全域旅游的发展,形成大乡村的格局。

第二就是大乡村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带动乡村旅游与产业的融合,带动整个乡村产业的振兴。

第三,将旅游融入到整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创”四宜一体化推进全域乡村整体的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广东的做法,我认为有四个方面可以借鉴。

第一,点。广东推出了117个扶贫村,重点以“八小工程”建设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升级,培育了一批旅游扶贫示范点。

第二,线。依托广东提出的乡村连片示范提升,通过全域旅游的推进,打造了一批旅游扶贫开发的产业带。

第三,面。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域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四变”工程带动乡村产业的升级——产区变景区、农园变公园、农事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来进一步带动广东全域乡村的振兴发展。

从点、线、面三个方面,作为推进的广东乡村振兴三大工程,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第四个方面——培养一批旅游扶贫带头人,这就是“三加一”。

新旅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曾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您怎样看待规划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作用?你曾主持的平远县灵水村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项目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吴志才:规划在扶贫中的作用,我觉得是两个激活吧。

灵水村

第一是激活了思想。激活了党政干部、包括村民的思想,让他们发现这个地方的资源价值和发展的可能性。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很普通,但从规划的角度看,这个地方的价值不一般,当地人的发展观和理念就被激活了。

第二是激活了市场。我们会把规划的思路进一步转化对接市场需求,让更多的资本下乡关注这个地方投资的可能性。那这样的话呢,就是我们说的激活资本。这个激活了里面发现了这个地方的价值最后呢,通过资本的这种激活对接。我想规划就起到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对接的一种效果和引领性。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除了做文本规划,还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与村子所在地的县领导、镇领导、包括相关部门,如农业、旅游这些部门,还有村的书记、村长都做了很多沟通交流,让他们明确了解这个村的价值和发展模式。通过顶层沟通,让当地更多地关注、支持这个村的扶贫工作和旅游发展。

第二件事,我们和一些小的投资商进行了交流,现在这些投资商也会自发、自主地投资乡村旅游的一些业态。

第三件事,是村民看到这个规划以后,也会为市场做一些小的乡村旅游的配套,比如民宿、农家乐、土特产店等。

从政府、市场和民间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做了沟通,扶贫旅游慢慢就会形成氛围。大的资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能这些地方也不需要太大的资本,过大的资本进入后,当地生态和土地也没有那么大的承载能力。

新旅界:能否分享一些能给旅游扶贫以启发的案例或观点?

吴志才:任何事情都有两个方面。旅游既可以扶贫,也可能导致新的贫困出现,这种观点和案例很多地方都有。

我一直把乡村振兴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是政府主导型,解决环境治理、硬件服务设施的升级等问题。

2.0阶段是资本的进入,在资本驱动下,如果资本过于强势垄断了资源,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

3.0阶段是政府+资本+村民一体化。这个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也就是所谓“共建”。

要处理好旅游中的共建、共享和共荣,利益一体化的构建非常重要。

清远九龙小镇

清远有一个九龙镇,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实现了农村资源变资产、农民的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真正实现了市场+村民+政府三位一体,推进乡村振兴,破解脱贫攻坚。

惠州博罗县上良民宿村

还有就是博罗县的上良村,是全省全域旅游的参观点。上良村全村共有28栋房子,把其中14栋村民闲置的房子,租给公司做民宿,村民由此获得租金收入。同时,民宿带动了整体的旅游,村民也可以做一些自己的生意,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共建、共享中。

新旅界:从你的走访、调研经历中,能否总结一些旅游扶贫项目成功的共性,或者普遍的问题?

吴志才:旅游扶贫成功案例的共性,就是城乡融合、共生共荣、共同发展,通过乡村价值的重塑带动乡村振兴与乡村的现代化发展。

有几个方面。第一是人,乡贤能不能回来、业界的精英能不能关注乡村、村里的带头人能不能起到作用。

第二是产,也就是产业。首先政府要更多地给农民、农村一些能落地的支持,其次更多的社会资本要能走进乡村,最后要能带动民间老百姓的资本一起参与到整个产业发展中去。通过土地、宅基地的各种合作,甚至私人储蓄的投资创业,把资本整合起来。

第三是文,文化吸引力。我们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我们要建立起文化自信。

应该说,乡村旅游绝大部分都是围绕本地和周边的城市市场定位的,跨省的市场不多见,虽然也有,比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但跨省游客的比例不一定有本地游客多。乡村旅游的核心市场是本地,二级市场是周边的城市群,它的定位一定是这样的,不会有更远途的市场,因为乡村旅游是一个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一种休闲型的产品,它不是一次性的。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有转载需求请发邮件沟通,邮箱:news@lvjie.com.cn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品牌活动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余良兵

    现任辉耀资本执行合伙人。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资、战略、运营管理、在线旅游、...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欢乐谷集团。

  • 王笑宇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留法旅游管理学博士,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