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 正文

深度 | 旅游专业不愿干旅游 旅游人才的“水源地”怎么了?

2019-02-21 10:27:58 新旅界 王薪宇

旅游人才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每年二十多万旅游专业毕业生,本应该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却因专业选择的随意、择业的迷茫、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偏差等原因,面临人才不断蒸发的窘境。背后原因何在?

\

近日,新旅界(LvJieMedia)刊发《旅游专业学生必看!毕业3年,谈谈我5份旅游相关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一文(相关链接),引起了不少拥有相似经历的毕业生的共鸣,也有一些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一案例。

例如,有读者留言称,“其实也并不是旅游管理这一个专业有这样的情况,国内很多专业也存在同样情况,因为被调剂、没经验而选择的专业或者读了之后发现不适合,导致很多同学毕业后并不从事本专业。从文中的同学也可看到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缩影。大学教育更多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增强自身能力的平台机会、开阔眼界、结识厉害的大师,认清自己,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也有读者认为,“这个毕业生的经历和建议可参照性一般,每个工作还没摸清门路就想当然,又去新工作岗位,结果遇到同样的困惑,就算是其他热门专业,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一样干不好。

事实上,要弄清旅游专业毕业生流失的问题,仅参考一位毕业生的职场经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新旅界(LvJieMedia)采访了旅游院校管理者、OTA、大型旅行社、酒店、中小旅游企业以及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等,以求客观、全面地呈现这一复杂问题,为破解该难题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旅游对口就业率约15%

“据估计,旅游专业毕业生从事旅游的比例约20%左右。多数旅游专业学生在录取时是调剂的,第一志愿很少,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个专业认可度不高,心也存芥蒂“,暨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章牧表示。

\

20%左右的对口就业率,这一数字大致是业界的共同认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王丹曾在一篇论文中表示,全国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实际从事旅游工作的不足15%,旅游人才缺失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部地区某旅游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小谢也向新旅界透露,和他一届的旅游专业有4个班,共120人,目前从事旅游业的约20人。按照这个数字,对口就业率约16%。

但15%-20%对口就业率只是应届生或刚毕业一两年学生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毕业生选择跳出旅游业。例如小谢也在北京某新兴互联网旅游企业从事了2年销售之后,选择跳出旅游业,进入到室内设计行业,为此他报了设计培训班,去学习相关技能。

2010年本科毕业的赵某雷称,“我本科同学大概五十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只有五个,尤其是男生,就只剩我一个还在做旅游。这就是现状。

但在研究生群体,旅游对口就业率远好于本科和专科。“我研究生在北二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概二十多个同学,一半都从事了旅游,赵某雷说。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口就业率低的问题不是旅游专业独有的问题,更应归结于当下大学教育体制下的普遍问题。“相比于热门专业金融、计算机这些,旅游专业的对口就业率确实比较低,但也有很多专业对口就业率更低,比如文学、历史等一些文科专业”,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罗东霞表示,“所以,对口就业率的高低,要看它的比较对象。

“而且,目前对口就业率是狭义上的统计,只看学生是不是去了旅游企业,但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现代服务业,那这个就业率就很高了。比如我们学生跨界就业的几大方向,一个是航空公司,一个是金融机构,由于我们的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很强,这些领域的公司也很愿意要,一开始可能是做银行柜员这种,但随着慢慢发展,也能去做贷款这种比较核心的岗位。这种情况就可以认为,我们学习了现代服务业的技能,然后去到现代服务业就业,这个对口就业率就比较高了,”罗东霞说。

\

根源在于薪酬低?

旅游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并非旅游相关的工作岗位不足。事实上,旅游业提供的工作机会相当丰富,很多大型企业如携程、凯撒旅游以及国内各大酒店集团每年都会举行校招。

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告诉新旅界,“旅游专业学生有专业背景加持,知识储备扎实,招聘中有更多优势。毕业季会进行专业院校校园招聘,走进校园与学生直接交流,是公司招聘主要渠道之一。

携程相关人士也表示,“携程校园招聘的主要岗位为OTA平台运营类岗位,包含研发、产品、运营、商拓等,主要的目标人群为优秀的本硕博应届生。另外,每年我们也会面向大专旅游院校招募优秀的面对客户的一线服务人员,如客服、领队、门店等。”

酒店集团更是旅游人才的需求大户,据统计,全国住宿业每年创造3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这已经超过了每年全部的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

可以肯定,旅游毕业生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都能找的到,但由于此类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性质、成就感等原因,吸引力不足,导致许多旅游毕业生不愿从事本行业。

“我的研究生同学中,虽然从事旅游的比例高一点,但是满意度普遍不高,很多是去了旅行社、邮轮公司当销售,看不到未来的提升空间,有能力跳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都跳走了。一些有远见的研究生同学,上学期间一开始就辅修金融,毕业去金融机构等行业”,赵某雷说。

“我们同学做旅游的,都是做最基础的岗位,旅行社销售、酒店前台、餐饮、客房,在省会城市也就每个月两三千,提成也很少。做一段时间也都跳槽换行业了”,本科毕业的小谢说,“在旅游企业,相对好一点的岗位,比如财务岗位都招财务专业,人事岗位都招人事专业,我们要么做销售,要么做服务员,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同一起跑线,很尴尬。”

一位名校旅游硕士给新旅界留言称,“旅游这行业还不如地产,真心挺难的,本科毕业的地产同学们目前都年薪20万+ 而你依旧是10万。”

旅游业和热门行业的薪酬差距是客观事实。暨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章牧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业的行业属性,旅游类企业大多属于人力资源高密集行业,用工量大,一线员工多,在业绩增长缓慢的背景下,薪酬待遇确实不容易提高。旅游企业有竞争力的薪酬,只限于少数高级人才。当下传统的旅行社、酒店和景区行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的路径,由于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利润增长有限的情形下,薪酬自然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水涨船高。

\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罗东霞认为,“不能只比较一线岗位的薪资差距,这方面旅游业肯定不具备竞争力。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一旦提拔上去了,做到部门经理甚至总监,薪资就上来了。比如在外资酒店,总监级别的至少可以拿到3万以上的月薪。

“旅游业的高薪岗位是集中于中高层岗位,一旦你熬过去了,能力得到了承认,薪资会有很大级数的增长”,罗东霞认为,“但现在整个社会也好,还是学生群体也好,存在一种普遍的浮躁心态,不太能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能力,夯实自己的技能。”

然而,对于大多数毕业生,很难熬过旅游一线岗位艰苦的前期,这些的艰苦不仅仅是工作本身,还有心态上的失衡,主要体现在和同龄人的收入差距,自我认同度低,以及晋升渠道不明确带来的迷茫和不安全感。理论上,熬过前期阶段获得提拔,收入可以获得很大提升,但在不少同学看来,要熬多久、怎么熬,熬下去就一定能被提升吗?这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以至于担忧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毕竟,在看不到明确的预期回报的情况下,很多人是难以持续努力的。

旅游硕士赵某雷以前并不认为旅游专业不好,“我以前认为学旅游的,如果出来后对工作不满意,那是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够努力。但经历过这几年,尤其是做了投资之后,我的看法变了,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这个赛道,对资本的吸引力很低,尤其是早期阶段,常年处于各行业倒数。重资产的旅游,投资回报周期太长,比不上地产,轻资产的旅游,毛利率又低,比不上互联网,同时旅游又是劳动力密集产业,工资不可能给高。”

\

当下,存在很多“选择大于努力”的案例,不同行业之间收入不平等越发明显,这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这种情绪无可避免的传导到毕业生的群体中。

“我们经常邀请一些旅游企业家、集团高管,给学生们讲讲他们的职业经历,尤其是在基层奋斗的经历,希望给学生们信心,引导一下心态”,罗东霞,“我也希望学生们调整一下认知,很多学生理想中的认知,其实和现实存在比较大的落差。应该更客观的看待自己和行业,不要幻想去了企业马上就有很高的收入,或者很快进入管理层,要以一种更加脚踏实地的心态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此,携程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无论任何专业的同学,在工作初期都可能经历迷茫的时刻。各种岗位的职业发展路线是不同的,有的岗位一开始就很璀璨,但是发展路线较为平缓,有的岗位一开始很基础,但是经过长期的经验、人脉的积累,能够达到更高的成就。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浮躁,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不要放弃丰富自身,才能达到更好的未来。

如何留住旅游人才?

旅游业为毕业生提供的绝大部分是一线岗位,一线薪酬低、工作辛苦,虽然晋级中高层岗位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晋升之路有很多不确定性、难度大,再加上浮躁的国民心态,共同导致了“旅游人才池”不断蒸发。

面对这些,除了引导毕业生不要浮躁,行业还能做些什么呢?

如果国内旅游行业一直保持这种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用工模式,如果旅游业不能成为智力驱动的产业,高素质人才仍然将长期游离于此行业之外”,章牧表示,“要让旅游企业重视人才,那么在整个行业格局上要有顶层设计,现行的文化和旅游部政策,目前还看不到这一点与原来的国家旅游局有什么明显差别。”

\

章牧认为,所有行业都对新技术趋之若鹜,而旅游行业以中小型企业绝大多数,很多还是家族企业,对技术革新或对人才的需求历来不重视,安于现状的小企业太多。不从制度上要求他们改变,这种状态将一直延续下去,旅游行业就难有无出头之日。强调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或许是未来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首先,旅游业要加强产学合作,比如很多国际酒店就有管培生制度,但他们主要招收国际生,如果在国内这种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那么对学生们的激励是很大的”,罗东霞说。

类似的管培生制度,一方面会让毕业生进入企业内部,对各个岗位的情况有一个真实的预览,让学生有一个逐渐调节心理预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它解决了毕业生对于晋升通道不确定强的担忧,提供了明确的回报目标,毕业生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努力付出。

其次,旅游是个应用型学科,旅游学院需要和企业紧密配合,比如在招生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企业定向班的形式培养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方面就可以直接参与进来了,而不是学校一个主体来进行人才培养。比如洲际酒店集团,现在就在跟很多学校合作,开设洲际英才班,洲际的管理人才会定期给学生们上课。这其实是三赢的”,罗东霞说。

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旅游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完善的知识储备,这对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是有帮助的。但真正的旅游管理更多的需要从工作中学习提升,仅靠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针对行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加强实地实习内容如何与企业需求接轨。旅游行业市场变化快,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多,各种技巧经验必须通过实际工作才能领悟学习到,目前学校教育机制在此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还有,旅游企业一定要让毕业生们看到期望。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太能吃苦,前期工资低、工作累的阶段,熬个几个月、半年、一年还行,再往后就撑不住了,如果他一直看不到希望,肯定就放弃了”,罗东霞说,“毕业生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换,整个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帮助,我们也希望出现更多有责任心的旅游企业,以一种为行业培养人才的用人方式,去对待入职的毕业生,而不是涸泽而渔的用人方式,压榨和剥夺他们的热情。

对于这个问题,一些旅游大企业已经走在了前面。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新旅界,“为了帮助更多的同学成长,携程给予了全开放的知识平台,提供国内旅游行业最前沿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分享,让所有同学能够自主培养复合型的能力,同时也为同学们安排了伙伴、导师,在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为大家答疑解惑,推动同学的成长。”

\

学生调整心态和预期,院校和企业加强人才合作,企业探索更利于人才培养的用人模式,这些将大大改善目前旅游毕业生流失率高的问题。除此之外,这其中蕴涵的全社会普遍性问题,也需要国家去推动改善。

例如,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2年,将有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转为应用型,这其实是社会发展和就业机构倒逼的结果,当下研究型人才普遍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不足,旅游业作为应用为主的产业更是如此。可以预期,随着该政策的落实,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理念产生巨大的变革。

还有最重要的,旅游业无法留住毕业生,归根结底是薪资问题,尤其是和热门行业相比,差距太过显眼。不同行业的收入等级差,一部分是行业属性问题,一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性问题,但导致一部分行业收入过高的原因,更多是国家的财税、金融、货币及产业政策所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渐走向充分和均衡,以及随着旅游业的转型提升,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不久的未来,每位旅游从业人员都会获得有尊严、有体面的薪资待遇。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