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 正文

回顾2020 | 文旅大咖点评2020十大重磅政策

2021-01-04 10:45:09 新旅界

回顾盘点2020年那些最重要的文旅政策。

编者按

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新冠疫情使文旅行业跌入史上最寒冷的冬季,各种政策利好如同冬日暖阳,从国家到地方到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温暖人心,驱走寒冬。本期《回顾2020》将回顾盘点2020年那些最重要的文旅政策,并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大咖就其影响、效果进行点评:

1

中央一号文件: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部署,提出一系列举措:

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各类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而且明确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脱贫攻坚收官,发展产业制止返贫;补齐“三农”短板,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曾博伟:土地问题是制约乡村旅游项目落地的主要瓶颈。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这无疑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投资,改善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此外,目前浙江舟山等地通过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也为乡村旅游的用地保障提供了新的可能。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成之后,还有三年的巩固期,以及持续发展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头号任务是“产业兴旺”,防止贫困地区返贫的关键也在于发展产业。之前摸底发现,在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2.26万个具备发展旅游条件,占贫困村的17.6%。这意味着在脱贫攻坚时期旅游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未来防止返贫,旅游业还需要继续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天津旅游集团总经理 鬲永奇:农村最大的资源是环境和土地,我国农村总体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和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补短板需要比较大和长期的投入。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土地三权分立政策的明晰和突破有助于盘活土地资源,资源变资本,在当前财政普遍紧张的形势下,用土地资本投入来补短板是最有效的途径。中央对十四五期间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安排将极大地促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开展。

2

“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布,为文旅融合指明方向

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的发布,全文60条建议中,12条均提及文化或旅游的背景,

针对文旅行业发展,释放了完善节假日制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诸多信号: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 罗东霞:《规划和建议》为“十四五”及未来十五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市场化、品牌化、智慧化发展指明方向。首先,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应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动态需求为目标,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创意、研发、生产及营销都应紧密关注各细分市场需求的升级,尤其重视满足未来十五年消费主力军Z世代的消费需求。第二,形成一批全球著名的文化和旅游品牌,以文化和旅游产品IP促企业品牌发展。对文化和旅游产品进行IP化运营,创新社交媒体传播方式,向全球人民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第三,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虚拟现实旅游、太空旅游等高科技旅游产品,分享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提升产业运营效率,全面满足人民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需求。

3

国家发改委: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

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2020年将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不断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着力规范景区价格行为,切实落实门票价格减免政策。

在继续推动景区门票降价方面,各地要继续开展重点国有景区门票成本监审或调查、价格评估调整工作,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景区规模等级差异,区分景区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价格管理方式,分类施策推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水平,推行收支信息公开。今年下调景区门票价格应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既要有利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又能保障景区正常运转。

在不断完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2020年,以前期降价不到位和3A级及以下国有景区为重点,原则上实现辖区内所有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景区门票成本监审或调查、价格评估调整全覆盖,建立健全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为开展新一轮工作做好准备。

景鉴智库创始人 周鸣岐:国家政策倒逼景区降价始于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提及,将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当时被视为普惠消费者刺激旅游的“大招”,推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重点国有景区回归公益属性。

2018年6月29日进入政策落实阶段,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8〕951号)。此政策一出,至当年9月底,共29个省份981个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或取消,部分景区索道、游船、环保车等政府定价的交通工具定价也有所下调。

2019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价格〔2019〕333号),要求推进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降价,并强化配套服务价格监管,确保降价取得实效。

至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从过往至今的整个景区减免费政策演变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政策延续性很强、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强。每年连续、密集地出台政策,涵盖范围从刚开始的“重点国有景区”的门票降价,到5A、4A景区的门票和垄断性交通价格,一直到最新文件要求对前期降价不到位的进一步降价,并且降低旅游者全程费用,加强对景区内垄断性较强的交通车、缆车、游船等服务价格监管等。

可见,景区降价绝不是一时兴起的惠民政策,而是建立在经济战略上考量的,会持续的、不断深化提升,靠景区基础性收入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4

十部门深化“互联网+旅游” 借力数字赋能加速旅游业复苏

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意见》要求:

各类景区、度假区要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

鼓励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有效整合线下文旅资源,在线上实现门票预订、旅游信息展示、文旅创意产品销售等功能;

鼓励各地扶持旅游创新创业,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

引导旅游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 金准:国家经济换挡和疫情冲击双重叠加的影响,促使旅游业必须摆脱传统运行方式,寻求效率提升的新路径,而这其中,以互联网技术的融入,推动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疫情中体现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依托互联网升级旅游业,正在成为从政策端到产业端的共识。互联网叠加旅游,其重点是:第一,从基础入手再造旅游业,构建行业发展的长期动力。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驱动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长期性的,《意见》从景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入手推动行业转型,体现出从基础上再造旅游业的意图;第二,在大旅游范畴内全面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对旅游业的促进是全领域全链条的,本次意见发文单位包括了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十个部门,覆盖了大旅游行业的绝大部分领域,涵盖了从体制机制改革到行业落地再到市场监管的全链条,体现出互联网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作用;第三,立足消费前沿牵引互联网和旅游业的融合。本次《意见》特别注重对消费端的拉动提升,多次提及总人数和旅游消费规模的目标,并对网络直播、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高度关注,这正说明互联网+旅游,最终需要融入到前沿消费业态中,互联网+旅游的效果,要在消费端体现出来;第四,守住底线,积极探索。互联网能带来全行业的推进作用,也可能带来数据安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作积极的探索。《意见》有专门的篇幅谈保障旅游数据安全的问题,体现出了前瞻性。

天津旅游集团总经理 鬲永奇:此政策的落地性不强,口号大于实质。互联网和大数据解决方案是旅游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大数据类似于市政管廊建设,需要政府牵头整合各行业和产业的大数据,数据安全政府管理的可靠性、安全性也比较强。大数据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政府牵头组织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服务好产业和服务好消费者。

5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海南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事由限制,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

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在2035年前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等;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肖建勇: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地理范围覆盖全岛,领域涵盖全产业,不但拥有特殊税收制度,还将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毫无疑问是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也是我国文化旅游领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纵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不难发现货物贸易的“零关税”、服务贸易的“既准入又准营”以及在投资、金融、人员等各方面的自由便利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都为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特别是企业减税、消费免税和入境免签政策的落地实施效果明显,自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日均销售额1亿元,最高一天卖出3.65亿元,吸引了大量跨境消费回流,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景鉴智库创始人 周鸣岐:从“中国的旅游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再到此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公布,把海南的国际化、开放化和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从《方案》中的产业导向和各项具体措施来看,未来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投资潜力将持续升温。

海南高素质人才缺乏,交通相对封闭,长期以来产业薄弱,只能依靠于“旅游+地产”发展。而过大的地产泡沫会对其他产业发展和人才形成挤出作用。而此次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偏重于产业税收优惠以及贸易自由与投资自由,更多地着力于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构建,为未来整个海南岛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旅游来说,我非常看好未来以下几个方向的发展:

其一是品质旅游、特色旅游。由于疫情后旅游完全进入内循环,过去出境游的需求转化为对于品质化、个性化、特色化旅游的强大需求,而这方面国内最成熟、完善的就是海南。未来海南的旅游不仅仅是三亚的度假,随着相关政策推进,旅游邮轮旅游、健康医疗旅游都将成为海南旅游新的增长来源。

其二是免税购物。海南不断扩大免税购物额度,加之疫情后对于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在国内释放,海南具有成为我国居民的购物天堂的可能性。另外,海南省将新增免税经营主体,引进省外经营主体开设新的离岛免税店,也将进一步增强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天津旅游集团总经理 鬲永奇:对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大家都很期待,希望政策落地后海南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示范地。目前的签证政策、免税政策只解决了便利性的问题,真正吸引人的度假产品供给、医疗产品供给、更开放的制度体系出台、区域产业定位及产业链配套等工作还没看到实质性的动作。期待海南代替香港更是一厢情愿,香港是一百多年市场经济的结果。

6

文旅部印发《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促进在线旅游健康发展

10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规定》结合在线旅游业的实际情形,针对近些年来在线旅游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在线旅游经营者、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者都明确设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全面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规定》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应当保护旅游者个人信息等数据安全,在收集旅游者信息时应事先明示收集旅游者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旅游者同意。

《规定》要求平台经营者发现提供的旅游产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产品或者服务等情况,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救助和处置措施,并依法及时向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杨彦锋:我国互联网在线旅游预定用户规模2019年达到43125万人,占网民比例为49.0%;在线旅游行业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也标志着在线旅游行业已经取得了巨量的市场规模,在产业组织层级上也形成了相对集中化的大型企业,少数中国在线旅游企业已经排入世界第一梯队的产业领域,正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

《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施行将为在线旅游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和旅游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标志着在线旅游行业进入了规范引领的新发展阶段。新规一方面是为了规范日益快速发展的在线旅游市场,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陆续进入在线旅游市场的国内国外市场主体。从市场潜力看,在线旅游的市场竞争远未结束,市场格局孕育变化可能,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主管部门按照职责,依法负责对全国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管工作,秉承与时俱进,包容审慎的原则,提出了暂行的管理规定,响应市场的急迫要求,也为未来的调适预留空间。

新规的亮点是针对产业特点,提出了平台经营者企业主体,将行业管理的抓手落实在平台经营者层面,要求平台经营者履行平台内企业、产品和内容的审核、上报、动态管理的义务;明确使用质量标准、信用等级的相关称谓和标识,以显著方式区分标记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知道或应当知道有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行为,而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等等,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平台经营者合规负责率先垂范,在线旅游市场就能源清流清。

新规注重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力平衡,提出保障旅游者的正当评价权,不得擅自屏蔽和删除旅游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也不得误导、引诱、替代或者强制旅游者做出评价,对旅游者做出的评价应当保存和向社会公开。这有利于构架在线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权利公平,营造公开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规避职业“差评师”、恶意差评等对企业的侵害,也有效杜绝在线旅游经营者滥用市场地位操控客户口碑,引导中小旅游供应商在公平的客户反馈环境中,专注服务质量提供优质产品。新规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预订服务时,应当建立公开、透明、可查询的预订渠道,提供真实、准确的旅游服务信息,明确标记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为“虚假预订”和“刷单”等消费者反映较多的误导行为设立了藩篱。同时新规对旅游者也提出一些要求,在保护旅游者权益的同时,明确了旅游消费者与经营者的责任范围,有效平衡了双方的权力。

新规夯实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数据信息安全责任,特别提出了“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成为首个对业界热议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做出明确回应和要求的规章条款,充分体现了新规立足旅游者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支点。

7

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八部委联手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6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支持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意见》要求:

全国性银行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实现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出台细化方案,按月跟进落实,以优惠利率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主板、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机制,取消定向发行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人限制,允许内部小额融资实施自办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旅游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员 王笑宇:《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有非常正向、积极的意义,《意见》本身不仅对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给出了利好政策,也释放了进一步支持、鼓励文旅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信号。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解决长线发展和短线运营资金困难的同时,文旅市场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供需错配,盲目投机和追逐风口现象频发,网红扎堆、运营缺位;二、融投错位,文旅项目缺乏适配资金,缺乏适当比例的股权投资,而且债务融资限制多、短债长投风险高;三、投资、运营逻辑不清,符合消费升级及文化自信的投资、运营产品不多。

为应对以上深层次问题,除了有上述的政策支持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首先,应进一步明确政策及资金支持方向,推动高质量文旅转型发展,明确资金及政策支持清单及负面清单,对不符合广义高质量文旅市场发展趋势及人民美好需求的文旅产品、企业,适当放弃治疗;其次,需要更为开放地鼓励设置文旅创投基金,鼓励文旅市场的创业孵化活动;第三,需要鼓励积极的市场并购与重组行为,在授信、贷款、股权质押及融资方面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最后,鼓励保险、养老等资金进入文旅投资市场,对模式清晰、方向明确的高质量文旅项目长期投资。

天津旅游集团总经理 鬲永奇:金融方面的支持政策对民营中小企业很难落地兑现,因为规模小、规范性差、缺乏担保等原因,虽然央行鼓励金融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但很难恩泽到民营企业。转板、上市等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遥不可及,中小企业更多是生存问题,支持上市等政策缺乏现实意义。

8

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免征旅游等服务业增值税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对全国推行减税降费做出新的安排,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天津旅游集团总经理 鬲永奇:免征中小微企业的养老保险确实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对于稳定中小微市场主体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减免增值税的作用就不明显,主要原因还是增值税毕竟是差额税,有收入有差额才存在增值税,现在的情况是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大幅减少,基本也就不存在增值税的问题。

9

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出台地方个性化政策措施 吸引文旅企业下乡投资

9月17日,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落实国家各项普惠扶持政策,推动出台地方个性化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括:

强化资金和信贷支持,落实好贷款展期、无还款续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信贷政策,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给予利率优惠;

推动落实免收缓收社会保险单位缴费、减免房租等优惠措施,积极探索对经营主体防疫、消防、食品安全等公共支出给予适当补贴,帮助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推动把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纳入农业农村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指导地方在发行的专项债中加大支持力度;

广西红水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牌经理 张帅锋: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该政策延续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叠加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助推器,以旅游赋能农业助力农村进入现代化发展快车道,再造一批可灵活就业、兼业就业的新农民。扶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提档升级成为超万亿级大产业,并因地制宜,根据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路径,推动制定适宜地方的个性化政策措施。政策的核心抓手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管理水平三方面,未来在乡村投资的农业、旅游业企业将享受资金信贷、优惠减免等一系列便利性政策红利。此外,政策对参与乡村休闲旅游的企事业除了经济带动要求外,也提出了涉及吸引农民深度参与、农民旅游人才培养、兼业农民吸收、农村涉旅基础设施共建等相关更深层的社会责任要求。未来5—10年内,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近2—3年,该政策对具备乡村休闲旅游、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设施设备供应等业务的文旅企业都是一种利好。

10

文旅部携手农行推出金融大礼包,助力乡村旅游

1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从扩大专项政策和产品适用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乡村民宿发展、优化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提出九项创新举措,持续加大对重点村的金融服务力度。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共1000个重点村,均被纳入农业银行乡村旅游金融服务政策措施和专项信贷产品等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共享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

要将重点村内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类农户纳入白名单管理,做到全面覆盖、逐一授信、应贷尽贷;

对经营效益好讲诚信的经营户、创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可采用信用方式发放贷款;

大力支持重点村民宿项目建设;

广东新创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若松:2020庚子年,新冠疫情、贸易战、新冷战背景下演化为世界乱象之际,全球旅游业受挫。此时,中国首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把扩大内需、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作为十四五开局重中之重以及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的指引,以启天下之方悟者及动者。

旅游从业者要醒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不建议所涉及各行各业时的“旅游+”或者“+旅游”情况下都直指土地问题。从旅游投资角度看,我们把旅游产业链分成上、中、下三段,这次疫情对不同段位的旅游企业影响程度不同。头部旅游企业是疫情之前以大投资带动的资源开发和运营并行,目前稳定性还很强。中部旅游企业以优胜劣汰充分竞争及抗御能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喜忧参半。下游旅游企业因进入门槛低、投资小等所受伤害最大。这种情况下,旅游行业其对应的是旅游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它的主体就是地方政府,以省、市、镇、村等各个行政单位的旅游招商引资选择问题。旅游不是刚需,是美好生活的表现形式而已。

目前形势下提乡村振兴起到的作用之一,我看到的是数以亿计的旅游从业人员的稳定问题。并非地方旅游主管领导以旅游行业角度思考乡村振兴的招商引资问题,其路径依赖依旧是卖房卖地给大投资的大房企,要圈起更多的资源等“创收”。这是错误的。莫把乡村的成本再次拉高!同样,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认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疫情导致的旅游从业人员下岗待业转行者比比皆是,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实从人力资源角度也是解决经济危机、人员稳定的旅游行业扩大内需的过程。

隐居乡里创始人 陈长春:明确乡村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比例和标准,的确让乡村旅游从业者对旅游产业更有信心了,毕竟之前有大棚房拆违,加之疫情动荡,诸多不确定性让旅游从业者渡过了非常煎熬的一个阶段。到今年年底,能活下来的旅游企业就算非常幸运的了。其实我对此政策仍然持观望态度,毕竟目前的大形势是保农保粮,政策并没有明确说乡村旅游到底属不属于乡村重点项目,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盲目乐观,尤其不要打土地政策的擦边球。未来很长时间内国家对耕地的保护都会非常严格的,政策鼓励的重点产业仍然倾向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生产等领域。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