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

旅游是什么?

2018-01-08 21:27:50 新旅界 陈建国

其实旅游业真正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学习,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善于破坏真文物,建造假文物。

什么是旅游?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大家都是专家,我就不说了。但反过来问:旅游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有点说不清楚。因为问题复杂。

\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应该是最深远的。旅游业对于五个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小看,所以旅游业发展本身,必须符合五位一体要求。要尽可能避免思想方法和工作部署方面的片面性。

一、首先,简单说一下旅游经济。现在,大家都觉得很好理解。经济是基础。当初我们下乡调查旅游资源的时候,地方干部怎么说?他们说从南昌来的一批专家简直疯了,以为靠吃吃玩玩就能发展经济。现在谁还说这个话,大家会把他当疯子。没有基本的投资,得不到合适的利益回报,旅游业就发展不起来。

二、旅游业是不是一种社会建设?这应该毫无疑问。对于城乡建设如此,对于景区建设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在很多县,很多市搞旅游业发展规划,按规划办事。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搞市场经济,本质上不同于以往任何经济模式,而是规划经济。规划经济的本质是:在社会建设的思想指引下,搞好科学的市场布局,发挥市场功能。规划经济是充分利用市场选择和政府主导的互补作用。加不加“主义”二字我们管不了,但是经济建设必须服从社会建设需要。如果一个城市,一批乡村,没有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而是胡乱布局,只要赚钱就行,当地居民生活很不方便,很不舒服,游客也不愿意来。最终也会赚不到钱。我们游客也是一样,到了一个地方首先观赏的是地区总体布局。去北京、西安这些特大城市看什么?看你的社会建设。然后才会深入了解具体的景区和景点、景物。说那个地方有没有玩头,不是光看景区的数量和质量,更要看总体布局。所谓人性化,就是方便人民生活。旅馆餐饮业如何布置?方便起来是不是方便?进出景区的交通设施合理吗?通讯设施如何?能满足游客需要吗?防火防汛,安全保障在很多特殊景区会成为头等大事。社会建设还包括医疗、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等,都跟旅游业密切相关。所以,要用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旅游,单纯旅游观不能成立。

三、旅游业是不是文化?大家对此也决不会怀疑。文化建设有时会成为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文化构成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武汉市就有很多文化资源,武昌起义,二七罢工,八七会议,新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毛主席畅游长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给武昌作了宣传。古代历史上楚国的故事,三国的故事很多。黄鹤楼名气大得很。武当山更不得了。江西龙南有个小武当,小武当当年闹得很红火,现在我们到了大武当。襄樊的历史故事也多得很,今天的水上飞机研制中心在襄樊。长江经济带,武汉是中心。但是2016年大水淹武汉,让武汉成了真正的江城。这个教训也很深刻。这是下面要讲的。讲旅游而不讲文化,中外旅游史上没有这样的事。其实旅游业真正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江西抚州三翁公园,把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摆在一起纪念一番。我觉得是一种文化创意,不可多得。吸引不少游客,也反映搞这个公园的人很有世界眼光。但如果别的地方也照这样模仿,那就是失败。文化创新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可靠的历史文化根据。

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善于破坏真文物,建造假文物。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但确实如此。北京城里很多文物被破坏,不是战争,不是天灾,是人为破坏,非常可惜。不听梁思成的话,造成严重后果。再就是经历几次大灾难:太平天国破坏文物在很多地方远远超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大革命时期的军阀混战和反动派的剿共。再就是文革破“四旧”。有些旧文物可以整旧如旧,本质上是仿制,比如滕王阁,它在历史上就已经再造几十次了。而有些文物被毁只能是永远的遗憾,保留的只能是遗址。

四、发展旅游业也是生态重建。旅游业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是必须注意的焦点。一个地方生态环境不好,处处污染很难吸引和留住游客。旅游吸引物首先是美感。山水资源在于美,古代建筑在于美。画在山上,山在画中,是我们追求的境界。生态的美,以生态安全为基础。景致让人赏心悦目,同时要保证游客身心健康,食品、饮水安全,空气清新,是旅游工作不可推托的责任。2016年武汉大水给我们的教训是:再不注意生态环境问题,任凭水土流失,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发展将会停滞,人民的生命财产失去保障,所谓的旅游业也一定会萧条。参观矿山是个很不错的旅游项目,然而有些矿山环境的破坏,简直到了不堪入目的地步。某地有一个硫磺矿,以2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矿山周围寸草不生,惨不忍睹。这样的地方怎样开展旅游?当然,把它当作反面教材进行生态教育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主要是反面教材,那我们国家岂不就完蛋了?

游客自己的生态意识也需要加强。到处乱丢垃圾的问题,在旅客拥挤的景区很难避免,所以关键还是景区建设和管理者的引导作用,组织作用。如果没有旅游业,生态环境不好,却得不到外地游客的批评和反映,当地人也会久而不闻其臭,忽视生态问题。比如上海的苏州河,上世纪我去上海,路过河边臭气薰天,我只能捂着鼻子过去。不知道上海人怎么受得了?所以我总是反映,外地人反映多了,当地也就开始注意了。很久没去苏州河,听说现在好了。

事情还有另外一方面,一些游客也会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新景点景观。一部小说描写一些外国人到我们的海边,要求下海跟当地老百姓一起摸海滩上的海产生物,一些奇怪的、叫不上名字的东西,他们觉得很好玩。海边居民认为又苦又累的事情,他们乐此不疲。这就启发他们把这件事办成旅游项目,体验海滩生活。我自己也有个例子:我的女儿从前在汕头工作,我们老俩口觉得去南澳不方便,也不经济,就跑出来自己玩。结果跑到广澳,广澳是个半岛,有一条狭长的陆桥跟大陆相连,可以走到岛上去,不需要坐船。可是我们不知道路,就碰到当地三个小孩。他们非常热情地为我们带路,让我们玩得很开心。事后我想:给孩子们什么礼物他们都不要,这么好的孩子应该赞扬一下,所以就写了一篇稿子,投给了汕头日报。汕头日报登了,(2001.2.2,C2)我们收到了报纸也就放心了。谁曾想到过了十几年以后,这个地方成了重点旅游区。是不是这篇文章起的作用还很难说。这只是说明:游客和景区是互动关系,有时你主动,有时他主动。生态经济的重要观念是互补性:经济活动的每一件事,都是当事双方构成矛盾,矛盾双方在本质上是互补的。实现互补就是真正的生态

五、旅游是不是政治?这个问题可能要引起争议了:旅游就旅游嘛,跟政治有什么相干?可是韩国的萨德事件弄得中国人都不愿意去韩国旅游了,这是不是政治?有人说,这当然是政治,但是个别现象。说旅游是政治我还是想不通。这里的首要问题是政治观的改变,不改变政治观就不会承认旅游也是政治。

列宁的政治观统治我们很久了,说阶级斗争就是政治,这是错误的。因为阶级斗争属于政治而并不等于政治!属于和等于概念完全不同,政治概念包括的范围比阶级斗争要广阔得多,个性和共性不能混淆。旅游当然不是阶级斗争。但中山先生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也就是说:社会应该如何管理?包括管理的实体机构和理论思想,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毛主席说过“管理也是社教”,社教就是当时的政治,可惜没有坚持下去。还是受列宁的误导。政治还有另外一种含义:事关大局的是政治。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含义是一致的,特殊情况下可能例外。因为一个社会的管理本身就是大局,没有一个社会管理不善而社会本身能够欣欣向荣的。政治完了一切都完了,所以政治事关大局。

如果承认社会管理才是政治,就必然承认:旅游也是政治。

旅游管理的机构和理念都非常重要。九寨沟地震当中发生的人与人互相帮助,捨命救人,种种感人事绩,是一堂生动的政治课。在特殊时期,游客和管理者的政治觉悟起关键作用。旅游者离开了家庭,融入社会,生活高度社会化,就像参军、上学一样,组成临时集体,对于提高人的政治觉悟是非常好的机会。人的觉悟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光短浅,见识太少。在旅游中长见识,目光也就不同。过去我以为江西是老区的工资,特区的物价,特别苦。我到了西北,发现那里没有水才是真苦。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是讲故事,完全是真实的。一边两个人,四个人搅半天上来一桶水,因为井太深,300多米。恐怕这水里矿物质含量也很高。江西再困难它不缺水,而且水还比较干净。这一点就是老俵的幸福。到国外走走看看,能让自己更全面地看问题。这样,我们民族的政治觉悟就会提高,固步自封和盲目自大的思想就会没有市场。我到过越南、泰国,也到了俄罗斯开国际会议。回来以后,我感觉俄罗斯再困难也比我们发达,他们思想很开放、创新,而且圣彼得堡的古代建筑保护非常好,上面标明是什么人居住的,那一年建的。相比北京古代建筑的悲惨命运,俄罗斯比我们好多了。没有破四旧那一说。越南在那种战乱情况下,能把下罗湾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那么好,也值得我们学习。下罗湾风光实际上胜过我们的桂林。规模大,分布很集中,玩一上午,连吃中饭,才折合人民币19块钱。

现在中国最落后的方面是管理。所以不要以为有了这个主义那个思想就不承认自己在政治上落后。因为政治观没有改变,再讲也没用。再往下讲就脱离主题了。

六、旅游——建设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急先锋

党的19大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其中与旅游关系最紧密的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只凭主观愿望不行,需要创造许多条件。没有这些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只能是口号。或者说是良好愿望,落不到实处。

最基础的条件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如果不是这样,一些国家和民族总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别的国家和民族是低贱的,那么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成为命运共同体呢?为了创造这个条件,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但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无疑是加速各国人民互相了解的急先锋。先锋的职责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胜利进军创造条件。外国人不到中国来,不知道中国山河之美,人民之热情,建筑之雄伟,根本无心理睬你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

我们到世界各地去旅游,也相当于把中华文明送出去,与别人交流。不是简单地“中国人送钱来了”。我们的吃喝穿戴,一举一动,都会给目的国的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也会像我们看外国人一样,感到稀奇。久而久之,交往多了,外国人就会渐渐理解我们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去建设。只有赢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一致支持,这种共同体才有可能实现。中国人民也才能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这种中外交流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化理念。多元文化各有千秋,不能说那种文化具有绝对优势。西方文化中,学生大胆批判老师的创新思想,就比我们单纯的尊师重教要高明。中国的全国一盘棋思想,比西方的强调个人奋斗要好。但是中国人的内部不团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也是相当严重的内耗。总之,文化只有交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相互推动,更快进步。中国的小吃一条街,比西餐更丰富多彩,人的胃口和吸收的营养要全面得多。外国人不来旅游很难品尝到。借助旅游是个很好的文化交流方式。其它方面,生态建设的经验,社会管理、经济运行、体育运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都可以假借旅游来促进其交流。

当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能通过旅游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甚至融为一体的时候,这个“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差不多可以实现了。

作者联络方式:电话13177830392

标签: 旅游 文化 生态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