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

有客人在迪士尼撒骨灰

2018-08-30 18:34:36 摩登文旅

靓丽财报之下,迪士尼在中国有哪些水土不服?

“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内盈不了利。”

2017年初,首富王健林先生的这一句豪言壮语仍徘徊于耳,但是时至今日,万达乐园的销声匿迹与迪士尼的风生水起已让这一句豪言壮语成为了王健林先生的笑柄。

\

▲香港迪士尼乐园 图片来源:新旅界▲

时至今日,迪斯尼上海园区已经以其数字壮观的入园人次及漂亮的盈利额度,跻身全球十大游乐园之一,而此时万达乐园却早就销声匿迹,不见踪迹。

此前,上海迪士尼开幕一周年时,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宣布,位于度假区内的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已接待游客超过1100万人次。

上海迪士尼第一个运营年度就实现了财务收支平衡,这在同等规模的主题乐园中尚属首次。

近日,华特迪斯尼公司公布了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本财季公司营收152.28亿美元。净利润29.16亿美元。

主题乐园及度假区业务在本财季的收入为 52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 营业利润达 13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5%。

迪士尼方面表示,“这主要得益于上海迪士尼等公园游客数冲高。”

上海迪士尼对华特迪斯尼的贡献越来越大。

实际上,近些年中国主题乐园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但成功者寥寥无几,1955年7月18日是世界首家迪士尼乐园开业的日子,而作为一位63岁的“外来者”迪士尼却能在中国土地上开花,其成功之道值得中国本土乐园去探讨。

奔跑的上海迪士尼

诞生于1955年的迪斯尼,拥有着众多耳熟能量的卡通人物,米奇米妮,唐老鸭,狮子王,以及马上就要重拍的花木兰,等等等等……

在全球,迪斯尼几乎就代表着儿童们的童年时光。

在亚洲地区的三座迪斯尼,除开东京迪斯尼的所有权是完全归由日方以外,香港地区与上海地区的乐园则由中美双方联合持股。

虽然香港与上海的性质一样,但近些年,上海迪士尼的成就远超香港迪士尼。

由于近年香港的大陆游客锐减,所以香港迪斯尼一再处于亏损状态,情形十分疲惫。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2015年全年访港旅客总共有5930.7万人次,同比下跌2.5%,而来自内地的旅客减少了3%,至4584.2万人次,而在2015年12月,到香港的内地游客人数同比下跌12.5%,减少至147.5万人次,相当于每天4.76万人来香港。2016年11月,这一数据下滑了15.5%。

而反观上海迪斯尼乐园,园开业第一年就接待了1100多万名游客,使其跻身全球主题公园前7名。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其第一个完整的财年获得的运营收入,轻松超过了迪士尼对其首个财年实现收支平衡的预期。

上海迪士尼成功成为亚洲地区业绩最亮眼的乐园,没有之一。

不穿帮的演技

当然一个乐园的成功选址很重要,但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原因。

如果自己研究游客们对迪士尼的评价,不难发现他们的评价里都可以总结道,迪士尼扮成角色的演员必须随时处于“角色状态”。

而如果追求其成功的原因,我们倒是可以从网上的段子里窥探到一二。

很多网络上的段子都在说着同样一件事:

迪士尼扮成角色的演员必须随时处于“角色状态”。

在迪士尼和美国队长合影时开玩笑说:“九头蛇万岁”,结果被美国队长一本正经的请出去了,拒绝与他合影。

如果扮演高菲的演员热中暑了,都不能摘下头罩,即便倒下,也是其他动画人物抬着担架过来,以可爱的方式抬走演员。

跟米妮合影时,米妮如果要离开了,旁边的陪伴人员会对游客说,米妮要去看看厨房里的蛋糕烤好了没有,而不是生硬的离开。

问蜘蛛侠在哪里,工作人员会回答,蜘蛛侠拯救世界去了,暂时没有回来。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努力打造一个真实的童话世界,这种较真的态度给游客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沉浸感”。

你会感觉,一切都是真的,毕竟迪斯尼在“装做这是真的”这件事上,都装的这么努力。

回想起来归根结底,迪斯尼乐园其实是一个服务行业,它提供给入园游客的不仅仅是那些漂亮的布景,高科技的游乐设施,完美的舞台剧;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一种被设置好的梦幻角色对人类的服务,一个标准化的造梦机器。

并且,从不穿帮。

迪士尼创造了游客沉浸式体验,打造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所有看过迪士尼动画、电影的人们都希望有机会亲临其境,而迪士尼乐园的主旨,就是让游客得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压力,进入美妙的童话世界。

明星乐园也水土不服

迪斯尼在全世界造梦,然而,旅途顺利么?至少如今只但看中国区域,倒也有些让人唏嘘的地方。

香港迪斯尼从建园初始,便因为园区面积小而饱受诟病,在连续亏损好几年之后,依靠大陆游客的强大购买力及持续涌入,终于开始小幅度盈利;然而好景不在,在两岸关系持续恶化后,也在大陆游客购买力又上升好几个幅度之后,香港逐渐被大陆游客抛弃;好不容易盈利的香港迪斯尼又重归了连续亏损的噩梦。

归根结底,香港迪斯尼的问题无非是客流量不足罢了。

而新建伊始的上海迪士尼,在营收方面倒是一番风顺,只是舆论诸多恶评,却在所难免。

在中国,最大的蓝领招聘网站是“58同城”,日活接近一个亿,2013年上市;而58的主营业务就是招聘,面对服务行业的招聘。

有数据显示,餐饮之类的服务行业每月的员工流动量在30%左右,即一个十人左右的小餐厅,每个月就会有三名员工离职;而为了保证餐厅顺畅运转,于是老板不得不不停的在58发布招聘消息,为58送去不菲的营收额。

服务行业工作强度大,压力高,收入却不见得客观,这是服务员人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然而同属于服务行业,迪斯尼的员工流动性并不大,员工待遇也要好于其他同类比行业,在薪资方面,根据某网站调查显示也达到了5393人民币每月,高于上海市服务行业平均工资。

而在员工培训方面,迪斯尼做出的努力也远大于别的人想象。

新员工从迪斯尼大学毕业后,才能单独接待游客。新员工到迪斯尼乐园上班的第一天,并不会被告知“你的工作是保持这条大道的清洁”,而是“你的工作就是创造欢乐”。任何人有改善服务的构想都可以随时提出,也可以通过内部刊物与电子布告栏彼此交流。这样的管理手法,不仅使游客的回头率提高,员工的流失率降低,而且使有过迪斯尼工作经历的人应聘其他公司的岗位时,常常获得优先考虑。

然而,在待遇与培训方面即便已经如此用心,不和谐的声音还是不时的冒出来。

亚洲地区一共有三所迪斯尼乐园,上海地区的迪斯尼乐园是投诉率最高的一座。

这不能不让我们直面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对于上海迪斯尼,游客的普遍反映是食物贵,工作人员不够友好;而上海迪斯尼方的反馈则是,有些游客过于粗鲁,经常有意无意的殴打藏在人偶之下的工作人员。

双方都显得很委屈。

内地演员黄小蕾甚至一度在微博上点名上海迪斯尼,认为自己在游园过程之中,受到了欺负;而此番言论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时间黄小蕾的微博下被许多游客赞许的声音淹没。

对于游客投诉园方,园方反责怪游客的这类罗生门事件,我们倒也没必要争出个谁是谁非;也不存在什么国籍歧视,毕竟在国内,都是国人服务国人罢了。

而迪斯尼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之中,却还有些水土不服,未来之路任重道远。这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太过嘲讽的地方;根据迪斯尼之前公布的一些小暗语,我们也可以窥见,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中国地区游客老实不到哪里去。

“Treasured guest.”意思是这个游客行为粗鲁,有破坏性。

“Code Winnie.”意思是有小孩子试图在水池里撒尿。

“Code V. 代号V”或者“蛋白质溢出”意思是有客人呕吐。

还有一个最糟糕的,“White powder alert.白粉警报”意思是……有客人正在园区撒骨灰。

迪士尼在中国并非一枝独秀

从上图来看,迪斯尼集团虽然位列全球第一,然而同一榜单上却也赫然有着三家中国企业,包括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以及宋城集团。

由于时代久远,其实时至今日,长隆集团早就因为自身优越的扩张能力及强大的营收能力爬至榜单前矛。

如果说迪斯尼有什么值得本土企业学习的地方,倒不如说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中国本土企业有什么值得迪斯尼学习的地方吗?

面对迪斯尼这种外来的庞然大物,国内企业似乎并没有感到恐慌,迪斯尼虽然入园人数高,但是吞吐量也就那么大,设施与周边设施也是固定的,并没有定期带来多大新鲜感;然而中国内地拥有着令人乍舌的庞大客源,这远不是一个小小的迪斯尼可以完全消化得了的。

因而在这片市场里,都可谓是广大天地,大有作为。

迪斯尼并非不可超越的标杆,在中国,无论是规模还是美誉度上,依旧是有人可以与其并肩的,比如国内的方特乐园。

方特乐园作为一所连锁游乐园,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在服务,游乐设施,表演上都有不错的质量;如果非要拿它与迪斯尼做一些比较,无非就是国际性上的差异。

方特略显土气,而迪斯尼,则洋气。仅此而已。

迪斯尼依靠大IP加身,自然而然的产生巨大吸引力;方特倚靠强力的运营活动,在一年四季用各种不同主题来吸引游客。

甚至到了2018年的中央春节联欢晚会,也有分会场设立在了方特乐园里面;这也是侧面对其的一种官方肯定。

然而迪斯尼却在年初的“漫威英雄国内行”的活动之中大失民心,把一场好好的见面会,变成了国内土味明星演出拼盘。原本就因为价格过高以及服务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低劣口碑,如今只能是更甚了。

开园初始很多人都说,迪斯尼中国似乎在国内走了一步烂棋,如今看来,倒也如此。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其希望国内产生一座迪斯尼,倒不如衷心盼望着方特哪天走出国门,在加尼福利亚开设又一座连锁乐园。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