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报告 > 正文

村旅融合建设美丽乡村 焕发旅游扶贫创新活力

2018-11-26 14:46:56 驴妈妈营销公众号 樊瑞君

五大对策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路径。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的持续推进和全民旅游热潮的广泛兴起,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户增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攻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效果日益明显。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当前国家大力支持的一种新型精准扶贫载体,指在具有一定自然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依据当地实际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等手段,充分发挥其地域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

国家出台系列乡村旅游扶贫政策

早在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为开展乡村旅游扶贫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

《方案》首先确立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工作目标,即“在‘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方案还明确提出落实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五大任务,大力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乡村旅游电商推进等8项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

此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等一系列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政策。在今年10月发布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中,明确要求“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再次细化了当前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任务。

国家政府通过出台系列政策,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健全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其对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消费、改善民生和促进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辐射作用。

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李金早表示,2017年全国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17.5%。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省培育2000多家旅游扶贫示范户,旅游产业综合带动12.1万人脱贫;贵州省通过旅游发展带动29.95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甘肃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92万建档立卡户、12.26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川省为例,今年以来多措并举,为推动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创新性地提出了多种旅游扶贫模式。

“互联网+民宿”模式:四川省抢抓发展民宿经济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鼓励农户改造闲置房屋,创建“乡村民宿达标户”,统一经营管理,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发展以民宿为代表的非标住宿产业,打造互联化民宿平台,推出互联网民宿产品和服务,推动贫困对象转变为乡村旅游发展主体,创造条件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其中,获得收益。

“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普及推广和政策扶持,提高组织化程度,依靠“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扶贫工作模式,加强对贫困农户的食宿服务、传统技艺等方面培训,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就业引导能力,支持贫困地区创建旅游产品研发基地,鼓励贫困农户参与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和制作,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实现再就业,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景区带村”模式: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四川的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景区对当地扶贫工作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例如,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安哈镇,依托安哈彝寨仙人洞4A级景区,辐射带动周边50余家“彝家乐”蓬勃发展,品味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农事劳动等旅游项目受到很多游客青睐,特色农副也产品供不应求,2017年带动全镇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

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1642亿元,带动4.2万户14.6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实现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宋铭指出,面对新时代扶贫工作新要求,四川深度贫困地区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情况,学以致用,探索创造一条符合当地旅游扶贫之路,带领贫困地区群众通过旅游产业脱贫奔康。

不难看出,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而无论采取哪种旅游扶贫模式,都要根据当地特有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学懂弄通政府旅游扶贫政策,学深用好各地旅游扶贫经验,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带动贫困农户融入其中,借助互联网和相关企业专业优势进行宣传造势,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保障乡村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五大对策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路径

尽管各地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部分地区在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较多制约。比如,过于注重眼前短期利益,没有长期发展规划;经营手段单一固化,缺乏相应的营销推广策略与技巧;盲目跟风现象较多,景点开发同质化,缺乏地域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扶贫效果等。

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多方探索能够发挥乡村旅游积极效应带动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现结合各界对乡村旅游扶贫的指导建议,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多方参与,构建“政企民”共建模式,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更要发挥相关企业专业优势,三者统筹推进,健全包括道路交通、环境卫生、住宿餐饮、购物服务等在内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全面发展,促进旅游扶贫取得实效。

二、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内容。突出乡村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挖掘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文化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举办丰富多彩、互动性强的乡村特色文化演艺和节庆活动,调动当地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给游客带来独特旅游体验的同时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提升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三、培育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乡村特色旅游产品作为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名片,贯穿于餐饮、娱乐、购物等乡村旅游各个环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开发、包装培育和宣传推广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适销对路能够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的旅游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发挥品牌效应,在带动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提高农户收益。

四、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依托乡村周边城市职业技术等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从业人才,并深入基层农村一线采用培训、轮训等办法提升一般农户旅游服务素质。同时,鼓励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让贫困群众在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逐步脱贫,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五、坚持适度开发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要始终遵循乡村旅游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二者关系,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和乡土味道的基础上,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护好农业生态和乡村风景,更好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乡愁等旅游消费需求。

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涉及到多主体参与、多部门配合、多产业联动的系统性利民工程,从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到现在政府机关、文旅企业、社会资本和农户主体等各方积极参与,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为开展扶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时代机遇和巨大能量,使之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