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上海新增第二批22家演艺新空间 三年内计划实现200家

2019-08-27 11:42:14 澎湃新闻

此次的演艺新空间涉及类型十分广泛,既有博物馆、文创园区,也有商场、酒店等。

8月,上海新添22家“演艺新空间”。继5月首批10家“演艺新空间”授牌后,“第二批上海演艺新空间授牌8月23日举行,授牌仪式同时也是节目场次洽谈现场,当天,共有9家空间方和演出的制作内容方现场签约,签约的演出总场次达到 1020场。

第二批获授牌的22家“演艺新空间”中,有16家来自黄浦区, 6家来自静安、徐汇、闵行等区。此次的演艺新空间涉及类型十分广泛,既有博物馆、艺术中心、实体书店、文创园区,也有商场、办公楼、酒店、餐厅、茶馆等。

22家新空间分别是:拉法耶艺术设计中心、俞振飞昆曲厅、香港名都、相爷府茶楼、上海和平饭店有限公司、上海机遇中心、水上大舞台、LuOne凯德晶萃广场、上海世贸广场、新天安堂、新天安堂广场、创邑SPACE老码头一期演绎空间、BFC文创里展演空间、香港广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益丰·外滩源,以及101演艺新空间、THE BOXX、光影车间、阿拉城、玻本厨房、上海虹桥康德思酒店。

“演艺新空间”是上海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在大中型专业剧场之外,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演出团队提供更多演出场地的新举措。这些演艺新空间场地空间灵活,但同时必须拥有几项硬指标,其中尤其重要的两条是:座位不低于80座,全年演出场次完成50场。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已经出台了首个“演艺新空间营运标准”,目前已授牌的“演艺新空间”达到了32家。

记者获悉,未来三年,上海计划实现200家演艺新空间的目标,这意味着上海至少将每年新增1万场演出。

“演艺新空间”各自打造独家特色

第二批授牌的“演艺新空间”各有特色。

上海的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中心拓展演艺空间,可谓接轨国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逾4千平方米的空间里设立2100个座位,“变身”演区。3600平方米的拉法耶艺术中心可以根据演出需求不设一座或设置逾千个座位。思南公馆288的音乐空间也引进了现代人剧社的环境戏剧演出。

读者书店、大隐精舍这些实体书店也都各有节目单。两家书店都新签了民间相声团体田耘社,前者还打算推出好书导赏演出。

众多酒店也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开始试水运营“演艺新空间”。和平饭店一楼茉莉花酒廊。虹桥康得思酒店顶层的12次方泳池酒吧空间刚刚结束了一个属于酒店的环境戏剧节,接下来还将推出爵士乐、民乐演奏音乐会等演出。

上海的商场一直都有“文商结合”传统,这次的新空间里很多场地都来自商场,包括香港名都、凯德晶萃广场、益丰·外滩源、世茂广场、阿拉城等,这些商场未来都将拿出1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的黄金地块,尝试举行各类演出活动。

而文创园区更是把原先挣租金的思路,转变为共同合作,票房分成。创邑SPACE老码头、BFC文创里、101演艺新空间等一批将引入各类各具特色的演艺活动。

一些场地更是以技术设备条件取胜。新天安堂就同时具备独特的历史建筑和最新的全息设施。而今年6月亮相徐家汇商圈的“THE BOXX”,是上海首个5G智慧化商业场景,这里拥有目前全上海最大的商用全息影像屏,展演空间本身可作为秀场、T台、剧场舞台或是直播室使用。

演艺内容行业的春天或将来临?

“目前的32家只是一个开始,还有近百家场所在申请加入‘演艺新空间’的队伍,”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介绍,作为专业剧场的补充,“演艺新空间”是希望让上海的演出形态更多样化,让更多中小型演出得以有舞台展示。

已经和多个“演艺新空间”合作并进驻环境戏剧的现代人剧社社长张余,也是上海最早参与研究这一课题的业内人士。他表示,纽约的外百老汇有604个类似的演艺空间,而上海三年实现200家的目标,其实还有更大的空间。

不过,伴随着一年50场演出的硬指标,能否有足够多的演艺内容来填补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空间”,成为了当下最大的问题。

韦芝表示,短期来看,市场还处在“缺内容”的状况。上海演出行业协会举办的这个“节目场次洽谈现场活动”,也是希望为内容方和制作方搭建平台,各取所需。

在现场,多家商场方面的负责人表示,他们过去的演出有购买节目、也有演出方租场地合作,但需要的节目类型大多以音乐类、亲子类、互动类为主。在成为“演艺新空间”后,他们会有更多需求去寻找合适的节目。而选节目的首要一点是,对舞台技术的要求不能太高,毕竟,他们的演出空间不是专业剧场。

而在内容方看来,越来越多的“演艺新空间”诞生,无疑是重大利好。以传统曲艺表演为主的田耘社负责人赵松涛笑称,他们非常看重这些舞台,这个洽谈会机会难得,他要把所有空间方负责人的微信联系方式都加一圈。

让人意外的是,洽谈会现场,又酷又潮的“THE BOXX”和文慧沪剧团正式签约150场。 “THE BOXX”创始合伙人黄维希望这个场地能以“原创+国潮”的姿态引领新消费,现阶段他们正在着力开发“沪语文化”,而沪剧无疑是很合适的选择。

上海的“演艺新空间”已经拉开了大幕,无论对于观众、对于内容方,还是空间方,这似乎都是一个前景可期的“新世界”。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