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新基建”与文旅:颠覆性、革命性变化不会出现

2020-04-14 10:24:39 新旅界 吴亚

谁将从中受益?未来前景如何?

概念年年有,每年都很多。今年谁最火,“新基建”绝对上榜。据央视报道,“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4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支持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和企业范围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5G、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

火爆之下,文旅圈的小伙伴,要如何看待这一事物?“新基建”又将给文旅产业带来什么?赛道开启,文旅圈如何应对呢?

为啥火?

看似火爆的背后,实则是相关谋划布局早已铺开。2018年12月19日--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进入2020年,“新基建”紧锣密鼓地被多次提到。比如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 月2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23日召开的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以及3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

例如,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据央广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3月26日在北京出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稳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发展。

缘何,“新基建”会在2020年引发各界讨论和资本市场反应呢?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兼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在“泽平宏观(ID:zepinghongguan)”中有这样一些观点:怎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其实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新基建”。至暗时刻,“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是有时代烙印的,如果说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的话,那么,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

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五“新”,分别是“新的领域、新的地区、新的主体、新的方式、新的内涵”。此外,还应加强软的“新基建”,比如加强舆论监督和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吹哨人保护法案》、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

文旅人怎么看?

“听到这个概念,最先欣喜的应该就是我们这些科技圈的从业者了。直到现在,我们去和客户说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概念大家都知道,但到具体的相关产品设计和付费的时候,客户还是会觉得这些技术是忽悠人的,很悬乎,最终成单时间还是很慢。”一家智慧化场景服务商CTO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达了这种喜悦,“这是从国家层面加码推进了,从科技企业的角度来说,是很大的利好。”

该CTO介绍到,国家加快科技创新,一来可以提振行业信心,释放积极信号;二来,为激发行业主体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对研发创新等相关方面的政策支持也有望出台,比如,在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成果转让税收减免、相关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方面有所优惠。“当技术成本、制造成本、出产陈本降低了,对于我们所服务的B端用户而言,是很大的吸引和刺激;对于C端用户而言呢,也不致于因为价格本身而对产品本身止步。”

“当然,从整个市场来看,当前‘新基建’还大部分的停留在‘概念’层面,还需要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和落实。具体能否如上述想象中那样美好,还需要观察下一步相关政策的指引和行业整体的应对。”他补充道,对于文旅行业而言,此前早已有针对“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智慧酒店”以及“数字文旅”等相关领域的探索。这些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与“新基建”可以找到共鸣的。“文旅产业在这方面的基础不差,从这个层面而言,两者结合所能畅想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一家旅游度假区的CEO,则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看待“新基建”的。

“文旅行业的细分领域很多,而各大旅游目的地是承载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功能的主要区域场所。在我看来,5G、人工智能等相关的科技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年便早已在旅游目的地铺开了。无论是目的地通信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是景区管理、游客服务等基础信息化服务方面,都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助力。”他认为,对于目的地而言,“新基建”至少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新基建”能为目的地带来哪些新花样、新尝试、新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再以“科技”/ “技术”为外衣,将目的地再卷入一轮“浪潮”之中,甚至是“换汤不换药”又一波折腾;二是,“新基建”能否真正培养目的地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服务、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三大抓手,从当前的“概念”来看,“新基建”更多的是在旅游服务层面、旅游产品打造方面,较为间接地利好目的地。

“作为经营者,我们不排斥任何一个事物,也打开思路拥抱新事物。 但‘概念’要‘落地’,不是那么容易,市场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他说道,接下来会继续关注“新基建”的相关进展和内容,也在组织企业高层学习和交流,及时洞察市场变化。

智慧化应用

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则认为,“新基建”所带来的红利让OTA更受益。“对于传统旅行社而言,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不缺产品,不缺资源、不缺服务、不缺客人的。主要的问题是效率和人力成本的问题,与之相关技术或将在这方面赋能;此外,或许在客群活跃、提升用户粘度方面也可以有一些探索。”她认为,“新基建”场景下,依托技术、流量带来的新红利,加之此前平台积攒的夯实基础,OTA会是走在行业前沿,“最先摘瓜”的主体。

在住宿行业,针对“新基建”的讨论,观点也是较为多元。“疫情期间,酒店智能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管家……这都是相关应用,我们对这个事物是抱着比较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的,一来这是市场热点;二来,我们也认为在酒店行业是可以和该概念有所结合的。”一位酒店人表达了她的看法。

一位民宿房东则坦言道,“确实,这个概念很热。但就具体的我所经营的业务来看,暂时我还没有找到太多的共鸣点,或者可以结合的地方吧。”她透露,在媒体的报道中对“新基建”的模式、规模、内涵有过浅层了解,但没有过多深度思路。

民宿风景

新旅界采访多个文旅细分领域,多位旅游人所得到的答案,很难求同存异,大家均针对自己所在领域给了诸多“干货”回答。

普遍认同的可以概况为两点:一是,异常火爆的“新基建”,俨然已经掀起了各行各业的思考和热议;二是,“新基建”究竟要怎么弄,还需要针对具体细分领域具体单个企业,具体分析,切忌跟风、模仿、随大流。“思考是肯定的、探索是必要的、行动是谨慎的。”一家旅企负责人说道。

未来如何?

无论如何,“新基建”已被广泛关注。对于一个事物而言,不可避免的要回答一个问题:谁将从中受益?未来前景如何?

4月8日,腾讯文旅云端大讲堂邀请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作《“新基建”与智慧文旅新趋势》主题分享。在答新旅界提问时,信宏业表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新基建”是面向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整体核心支撑和共性应用。“哪个细分领域、哪个业态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融合得最好,就会越能有效的贴近‘新基建’赛道,分割这边红利。”他表示,尤其是哪些在疫情期间,持续活跃、不断思考自身核心竞争力、敏锐嗅到市场风险的旅游企业,将占据优势。

“新基建”:发展数字经济的整体核心支撑和共性应用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看来,谈论“新基建”时,需先关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基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已经相对有限,“新基建”所涉及的相关产业链在近年来,国家层面的相关重视下,有所发展。但与“传统基建”相比,依旧相对薄弱。“新基建”是未来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事物,具有现实意义。

“新基建”能否在2020年迎来大爆发?还不好预判。一则,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积累过程;二则在此前已有相关投入的基础上,2020年的存量市场、可承载空间有多大,还需观察;

二是,结合结合相关政策、相关会议对新基建重点领域的展望来看,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将是“新基建”投资有望重点涉及的领域。智能驾驶、新能源、机器人、芯片、服务器等产业链有望具体受益。其中,5G 网络及应用将抢占“新基建”投资建设的“制高点”。国家是战略层面的引导者,投资和实施却骇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

5G网络及应用

三是,对于文旅产业而言,“新基建”并不是陌生的“新词”,更像一个打包的“概念”。与之相关的要素、内涵等多方面的思考,只是渗透在了产业的各细分领域,以单个更为聚焦、更集中的“概念”进行探讨,并已就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智慧酒店”、”智慧景区”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新基建’或将给文旅产业带来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不是‘革命性’或‘颠覆性’的。‘新基建’的内涵还是高新技术,实质今日,再‘颠覆性’的技术洗礼,要彻底改变一个行业还是很难的。”他认为,“新基建”首先是对经济社会根本的运行法则、生产模式、生活方式造成影响,产生作用之后,才会延伸到给文旅产业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玩法、新体验。

“很难预判未来的走向,对于文旅行业而言,每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行业大势,还是微观层面的单个旅企发展路径。很难说就是某个事物导致了这些变化,更多的情况是,某个事物对某个层面的变化起到助推作用。两者,碰撞出‘火花’。”他补充道。

标签: 新基建 文旅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