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大咖说 > 正文

文旅大咖说 | 戴斌:旅游大数据的激情与理性

2019-08-27 14:24:32 中国旅游研究院 戴斌

大数据正在成为旅游产业从高速度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8月26日,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率该院统计调查所、产业研究所两支研究团队参会。

8月27日,戴斌一行先后出席了“首届中国(重庆)智慧文旅高峰论坛”和“2019重庆文旅大数据发布会”。戴斌为论坛及发布会做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智慧旅游的十年洗礼,移动通讯、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已经成为业界会议和政府文件必谈的关键词。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和数据应用,支持重庆等旅游数据分中心、携程等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基地的建设。定期发布的三大旅游市场、假日旅游和乡村、红色、扶贫等专项数据,在形势研研判、资政建言和引导舆论等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5G、区块链、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和业界对旅游大数据的需要与日俱增,而研发、建设和应用主体的增加,数据的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提升、数据价值的挖掘和数据伦理的建构,都在切实推进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大数据理论和统计工作体系的创新。

大数据正在成为各级政府谋划旅游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市场监管必不可少的政策工具。过去各地发展旅游,主要是讲资源,讲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讲领导如何重视,讲旅游发展大会和高规格文件。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游客要美丽风景,更要美好生活,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文化、商业环境和生活方式都成了新型吸引物。现在发展旅游,只谈山山水水和历史人文恐怕不行了,得见物见人见生活,得下大力气研究市场。我们给的得是游客要的,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嘛。怎么研究市场?还是那句话,话语千言,不如数据一组。从中央和省级层面做年度工作计划、五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哪怕只是季度性的文化消费和旅游经济运行分析,都需要涉及投资、创业、科技、国土与海洋、服务贸易等维度,都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和数据分析做支撑。上周在苏瓦与斐济国家储备银行经济部门进行工作研讨,他们对涉旅游统计工作的重视和团队的专业能力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要发展,统计要革命”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广泛的现实意义。现在政府机构特别是上海、重庆、福建等地,在数据生产的频率、丰度和结构化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辅助决策和引导产业的现实要求。

大数据正在成为旅游产业从高速度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宏观研究机构对客源地和目的地市场态势的周期性监测,商业数据公司对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以及投资、经营等财务信息的研究,对旅游集团的战略规划变得更像是经济学的博士论文答辩。相对于企业家的经验管理和经营团队的避险决策,大数据可以帮助旅游投资机构、旅游集团和大型涉旅企业建立进取型的专业决策体系。无论是介入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和市场促销,还是辅助旅游企业的战略决策和产品研发,都离不开统计、计量和数据,特别是自主生产的数据支撑。经由专业统计的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没有被满足的市场、正在形成的新需求,可以完善和创新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可以改进产品研发、量产和传播模式。这些工作做好了,旅游经济的增长方式才可能从资源驱动型转向要素驱动型,才可能发挥科技、资本和文创新合力,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各大市场主体的研究机构和数据中心建设情况来看,还处于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距离日本松下的“政经塾”、美国的贝尔实验室、阿里的湖畔大学等标杆,我们在核心研究团队、数据生产体系、协同实体业务等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大数据正在成为游客消费决策和消费评价的重要因素,正在成为影响消费行为和品牌建构的关键指标。南太平洋岛国调研期间,斐济玫瑰假日的亚伦总经理告诉我,过去游客去哪里,看国旅总社、中青旅的产品手册,后来看携程、途牛推荐什么,现在呢?游客跟着时尚买手、流量明星和视频直播走,没有大数据,旅行商连游客在哪里、需要什么、关注什么都不知道啊。为此,他们与中国的阿里、腾讯合作,建立了移动互联网支付系统,建立了社交互动平台和数据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便与中青年游客进行互动沟通。海外旅行社都能够感受到的危机与变化,国内同行应当有更强的切身感受才是。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理念指导下,美团点评、字节跳动、快手等互联网和大数据基因的公司正在谋求对旅游业的战略进入。而谷歌、领英、INS等国际互联网平台,凭借其庞大的用户数据以及对消费市场的洞察力,要进入旅游目的地全球营销、广告创意和商业咨询等细分领域,也并不是件是困难的事情。

同志们,朋友们,

大数据将重构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一个“数字旅游”的时代正在来临。我们已经从理论上说明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确定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思路。随着更多文化消费、文化公共服务、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数据的公布,已经完成了市场化进程的旅游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必将进入一个加速融合的进程。8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首次发布了国民文化消费报告,发现了民众对文化的消费诉求已经超过了对物质的消费诉求,发现了愿意对文化需求付费的比例在增长,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文化消费市场和现代文化产业。连续四十多个季度对旅游经济运行体系的监测,以及对全国游客满意度的调查表明: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仍然是游客的刚性需求,但是已经成为保健因素而非激励因素。也就是没有这些资源和景区不行,但是只有这些资源已经不能再有效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了。从供给侧看,传统的旅游资源、资本和技术要素边际报酬率已经处于衰减期,急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模要重点研究如何用好公共文化的存量资源和旅游市场的增量投资,在主客共享美好生活的理论指导下,让老百姓有得游、游得起、玩得开心,推动旅游产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大数据基础建设和市场应用将从激情走向理性。随着5G的商用进程的加快,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始到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数据将为现实。行政、市场和消费主体对大数据肯定会更加重视,与此同时,对数据的迷思也将会随之破除。在概念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阶段,其受众和影响力有限。随着大众化传播,概念进入市场导入期,投资和研发活跃,商业和行政力量加速聚集,会让身处其中者陷入迷思状态,甚至言必称大数据。概念得到普及并受公众所接受以后,大数据的应用将会更理性,更加重视平台、团队、技术、专利等基础工作,更加强调对宏观决策和市场主体的应用价值。高校和企业随便挂个牌子,一夜之间就成了旅游大数据中心,就以“白皮书”“蓝皮书”的名义发报告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国家、地方和旅游企业对数据越是重视,我们越是要以理性务实的心态做好黄仁宇先生所说的“数目字”管理工作。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基础工作,都需要有智慧和耐心,专业团队的培养和知识合作网络的构建决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

大数据将成为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的现实主动能,市场主体将成为新时期数据伦理建设的关键角色。现在,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旅游集团都在成立自己的大数据中心,也在发布各种各样的数据。这是好事,说明大家重视,但是不能只是满足于发报告和抢话语权。如果不能为企业的投资、生产和管理带来切切实实的动力,旅游大数据是走不远的。杭州的深大智能、上海的创图、北京的旅图、大业漫奇妙等深耕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数据公司已经在内容创造、生活引领和产业赋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旅游集团20强和旅行服务、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领域的传统业态也要跟上来,抢占数字旅游时代的数据制高点。与此同时,也要高度关注旅游大数据的产业安全和数据伦理问题。数据是国之公器,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战略平台、核心技术,以及涉及消费、市场和投资的重大数据库,以及数据生产的主动权和数据传播的话语权,都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以保证其公益属性。针对已经出现的数据垄断、信息孤岛、消费隐私泄露等数据伦理问题,有必要引起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数据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并拿出切实的措施引导市场主体践行社会责任。

同志们,朋友们,

越是科技进步,越是要强调和重视一线员工的价值。无论怎么强调科技和大数据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都不要忘记人的连接是最好的旅行,服务永远都是旅游业的灵魂,也是经典价值之所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导游、讲解员、演艺人员、厨师、餐厅服务员、派车驾驶员等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已经成为旅游质量这个木桶上最短的板子。我们可以在短期内抖红一个景区,甚至一座城市;可以坐在漫咖啡的落地窗前,在秋日的午后写好最动人的文案;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跑出海量的数据,计算出88天环游世界的最优路线及其价格。那又如何?千里万里地到达地目的地,出了航站楼,一个黑着脸、只想着带你去购物店的导游,完全可以几秒钟之内就把你对“诗与远方”的美好想像打回原形。经历了资本的攻城略地和技术的高歌猛进之后,是认真审视旅游业底层器件,并给予应有的专业价值和职业尊严的时候了。

从“中国服务”到“工匠精神”,倡导了这么些年,效果如何呢?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公共文化投入越来越大、创业照耀旅游星空的、政府对市场秩序空前重视的今天, 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上市公司、在线旅行商、民宿、购物店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负面舆情不断,天价鱼、宠物蚊子、雪乡事件、境外安全事故等各地旅游形象一再被黑,说明什么?说明旅游服务质量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工匠”都没有呢,又哪里来什么“精神”。工匠靠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更要靠制度保障。经常会听业界朋友说过去,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导游和服务如何如何,不由得生出今不如昔之感来。从宏观层面做理性研判,个案是没有意义的,你可以举出若干今不如昔的例子,他也说明更多今胜于昔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对现象的解释,是要找出中国服务和工匠精神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培育之、优化之。工匠也是人啊!是和企业家、科学家、管理者一样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同样需要工资、奖励、福利和人力资源激励措施。过去二十年,伴随着国民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报酬率随之水涨船高,一线员工的综合收入和获得感却没有相应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供给侧改革不是不仅要改发展方式,更要改分配方式。

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广泛的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的持续提升、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也是旅游供给改革的理性支撑。旅游统计和数据工作者团结起来,为小康社会旅游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