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特色小镇:无中生有做规划 有中做强谈专精

2017-05-26 13:59:55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廉毅锐

特色小镇需要产业核心,产业先导,产业支撑。落地产业方面的空间规划格局,究竟使用蟒蛇型还是狼群型成为建设小镇的新焦点。

特色不够用了

最近这些个月,特色不够用了。

我们长期以来对于师出有名的重视,加上必须有数额和名额的时代背景,演变成了一个抢注商标般的取名热潮。你总不好意思在我这个云计算小镇旁边再搞一个云计算小镇吧,那你只好去旁边做一个大数据小镇。

走出城市外的地域性特点显然需要一个与城市这个庞大的人类文明聚集地相抗衡的重要出路。然而,即使是在互联网+这个分散性、附加性极强的前提下,寻找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在仍然比较贫瘠的产业区域立足发展,仍然是一件颇具难度的工作。

在头脑风暴中,获得好听、好玩、能落地、不变味、有收益的产业,并且急于立刻就冠名,可能成了小镇建设的集中关注点。

在这个争抢特色的阶段,为什么要展开小镇建设反而不被追本溯源了。

浙江的产业选择首先强调的是“特而强”,依据浙江本身的产业发展阶段特点,专攻了七大产业方向和历史经典产业,适用于浙江的转型加创新的产业调整任务和基础条件。

而对于推广到中部甚至西部地区,一味跟随东部搬弄智能,数据,高端装备,金融,未必能够得到当地资源支持,未必能够提升原有产业。相对于很多高新特强的炫目产业,原有地域连低旧俗弱都还没有做好做稳呢,就要跑步进入新兴产业了吗?利用原有资源和现有产业的基础,结合新技术互联网进行创新、提升,看起来是更切实际的道路。

VCG21a57221120_副本.jpg

有中做强的新“弹性专精”

2015年与清华规划院徐健总建筑师一行在保定市某县考察时注意到,原有的村民们发展起来的毛绒玩具厂区,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组团。从一开始依赖于批发商、采购商订单过渡到绝大多数依靠电商平台进行下单、发货、反馈、收银。

同时依据大量的信息反馈,村民发现产品的不足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开始主动改进玩具的样貌,这逐渐促发了毛绒玩具的设计板块。目前,生产组团中开始引入保定市区的一些美术设计人员来此工作,并建立了一个文化创意合作基地,虽然这个萌芽仍然欠缺人气,来此的设计师很难居住在此,架构也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是,这样一个利用互联网原地提升旧产业的模式值得关注。在我们都想要无中生有的同时,并非是要先摒弃有中做强的机缘。

这个小模型是很乡土的内容,事实上,这个产业路径不是新生事物。在二战后的意大利南部曾经利用本地居民的良好设计天赋和手工制品的传统,走出了一条提高小型手工生活品、艺术品的制作销售振兴之路,来填补了战后工业的衰落,为此曾经被给予了“第三意大利”的产业现象名词。之后的日本、台湾在文化创意手工制作方面殊途同归,现在大多用“弹性专精”来概括这一类的本土化制造业振兴。

当初的弹性和产量受限于当时的订单方式,如今的弹性在庞大海量的即时下单、远程下单的电子平台上得到了大量扩张的可能性。在互联时代下的新的弹性专精,想必会迎来优于半世纪前的天时地利。

这个模型虽然简单,但是符合着产业提升,在地居住,利用新时代新技术的特点,这就是一个新的人居聚落的“特色”所在。

无中生有的产业规划

无中生有的产业往往具备新事物的高增长、高附加特性,在基础条件特别好或者基础条件已经特别特别特别差的区域都能够有机会展开实践。

那么,如何从无到有来一个产业规划呢?

一个有利于产业生长,小规模聚集,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圈的变革基础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规律——建立产业生态代替产业链,产业网络系统升级单独产业生态。

为什么要改变以往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作为产业集聚的唯一形态呢?单一性太强了!容易形成大企业主导的蟒蛇型排他产业区域。而产业生态则不拘泥于规模化,符合互联网下的平等共享优势,易于形成狼群式产业结构。而产业网络系统,则是蟒蛇与狼群兼具的可能。

那么在空间规划中如何在还没有明晰产业落地和后续产业能不能落地仍未可知的情况下就开始落笔画图?有两个路径。

简单的方法是跟建设方讲一个超复杂的产业故事,尽可能地使用“五位一体、三个战略、七个目标”一类的ppt。利用人类的联想能力获得对总图的点赞。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落不了地不影响策划师宣讲。

复杂一点的办法是:大致(注意是大致)了解产业基础和可能性,提出一个稍有靶向的还很小范围的启动区进行试水。其他区域的规划呢?如果设计能力强,就努力做出一个具备弹性的土地使用规划,建筑布局提供一个兼容性较强和可改性较强的方案。

另外,越是生地,越要注意启动地块,就是建设方通常说的一期的生活娱乐设施的比例加大。甚至就算是身处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良好概念地段,没有一个初看起来甚至类似文化活动生活区一般的启动区,都很难得到想象中的闻达诸侯的园区号召力。

这种超过现实的自信使得强大国企开发的园区和巨大民企园区于过去5-8年中不肯外传苦果案例比比皆是。如果恰好设计能力弱,就回到刚才那个简单的方法继续去写超复杂的大型ppt,并且提前买好返程的机票。

产业类型学引导空间土地规划模式

即便是审慎的尝试,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核心规律和特点,只是这些特点其实很简单,地块的整合和碎片化结合,打破原有的大尺度片区功能分区。如果我们还不能混合地块属性,那么试试看小地块多属性的加大交叉接邻。

对于目前置于小镇的产业园区科技先导区域,针对企业的规划前瞻。应该努力放宽频谱,在有可能的地区保留蟒蛇和狼群两种企业发展的可能性,提供适合两种企业文化氛围生长的空间特点。

利用街道划分的,能够各自单独使用的中大型企业占据式的、互相独立的地块,以及多个小微企业共用,建筑间预留适合加强人员交流空间的紧缩式地块模式,还有适合快速接引展开的众创空间,街巷式创业社区。

伦敦创新区基本位于智力资源良好的地区。下图为英国教育、艺术、制造资源的空间布局,其中圆圈圈出来的为知识集聚区(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大伦敦科技街区计划正在把部分略微呈现飞地区域的地方开始建设科技知识增长极。如果我们把它的初衷纳入我们理解的科技小镇胚胎也没有太大出入。其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

特色小镇空间结构

空间形态如下图所示:

特色小镇空间形态

产业落地的土地模式,在上述三个科技区域中得到了表现。从一到三分别是:

1、校园式:独立的成片的区域,与城市环境交融性差,内部交通对外开放性较弱,内部功能自成体系。

2、集群式:教育、科研机构和大量的公司在一定范围内集聚,通过一些道路划分成几块街区。街区内均为教育、科研、办公等用地,与周围建筑较为隔离。

3、嵌入式:科技建筑和机构是片区的一部分。该类区域周边有各类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有机的嵌入到城市片区内。

从前的美国128公路的那些显赫一时的科技小镇,多为模式一。而企业发展活跃度和气温一样较高的硅谷片区,多为模式二。

曾经有人对硅谷的土地使用方式归结为“圈层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它更像是从一走到三,又回退到二。这个过程有着其深刻的产业发展适应历史。也牵涉到与东部封建领主般的科技企业文化的角力历史。最终,东西部各自妥协互相学习对方的空间规划优点。以至于,目前硅谷都开始出现了”貌似“与其文化不同的大型总部。

总部问题牵涉到两类不同的科技公司积聚和发展文化,在彻底挖出其内在逻辑之前的设计模仿,很容易买椟还珠,我们近期看到的华为小镇和新百度大厦,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建筑学审美问题。他们成功与否,要看全套的企业发展策略是不是一致。

结合大量产业落地实践中,我们提出了,科技型企业规划区主要地块规划适用于:旗舰企业、中型企业加速器、中型企业小总部区、小型企业小总部、小企业孵化器、创业空间或大街、立体实验室和中试加工车间。

配套区为:会议会展、商务酒店、管理物业、路演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娱乐、健康体育、商业店铺和宿舍公寓。开放空间包括,园区入口广场(宜小不宜大)、中心标志、组团边界识别景观、交流小广场和组团绿地。

而作为企业办公的园区交通规划不同于住宅和商业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不易为了追求形式而认为复杂化。应为轴线明确,结合环网或格网,少量变化曲线折线作为氛围调剂。尽可能提供简单清晰、可达性高的交通方式。避免过大过多园林化景观,减少外访者的方向迷失可能,有利于企业楼宇建立清晰辨识度。车间物流紧邻道路。远离园区主入口。道路横截面分级清楚,有所特点。企业办公争取做到一面临路,一面临绿。

1495695480690381.jpg

在规划建筑方面,用类型学的方式来进入产业设想。我们很无奈地自己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产业类型学。希望用这种分类研究总结规律的方式来实现复合化、弹性化的土地划分,实现宽频谱、容错性强、耐改用的建筑空间设计。

科技楼宇的建筑空间

研究不同产业对应的空间需求模式公约数,得到能够保持土地划分地块大小、灵活变动配置、持续可变组合分配不同规模和不同时期内出现的企业用地需求。

在建筑内容上在提倡一些建筑混用功能的前提下,区分几类不同产业需求的个功能空间的主要特点。在建筑设计中保留空间适应可能,不要过多定制化企业空间,你所想象的企业未必会如约而来,来了也未必会长命百岁。

如何落地产业方面的空间规划格局?

特色小镇需要产业核心,产业先导,产业支撑。既不能蛙跳式实现新的地域布局,也不能获取新的土地价值发展差值。

产业园区的分散化,小型化,乡镇化可以成为合理的实现途径。但是,过去的五年中,良莠不齐的各种产业园区使得自身的声誉受到很大怀疑。以至于,特色小镇常常主动地要在宣言中,与产业园区保持距离。这种疏离值得惋惜和担忧,离开了用园区方式着陆是自弃武功的误解。

这个双方的误解,根本上源于从前工业用地,还有一部分教育科研用地的多样使用实现问题。而在小镇领域,其土地的属性甚至还远不如从前的工业用地来得清晰明确。如果不能顺利完成收储,进入总规图纸范畴,那么甚至轮不到讨论权属销售切分抵押问题,连有没有权属,权属归谁都还是未知数。

然而这一切不能成为开展工作的障碍,入驻产业主体的不确定性和承接土地属性的不肯定性是难以回避的。但新的领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模糊也许同时带来的是新的规划审视视角,能给我们过去的产业园区设计启发和松绑。

事实上多变的产业规划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也许还没有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师就得先开始路网地块,景观水景的修规了。好在,通过归纳能够用一个类型学的方式来取得弹性。

1)蟒蛇

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产业聚集区发展中,波士顿附近的128公路和旧金山附近的硅谷地区都有着长足的交替起落的历史进程。

在《地区的优势》一书中,详细的描述了两地两种不同的企业构成形式和企业文化。作者在回顾20世纪后半叶的发展历程后,认为东部的波士顿文化下的企业有着一种大型公司特有的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强调内部忠诚和完善而缺乏企业间交流协作的企业氛围。

各色上世纪煊赫一时的大公司,dec、阿波罗等各自以自己总部为核心,建立起高度依赖型的产业链,以较为单一的大企业模式占据和发展所处的科技小镇。这些新英格兰性格浓郁的企业之间甚至不鼓励互相的交流,以此来绝对化企业的独立性。

从空间规划的格局上也表现为中心紧缩,核心企业用地通过路网切分极为明确,边界固化,在他的周围也与配合自己公司的服务业和相关小企业有着明显的边界和距离。外围密度快速降低,类似一个个封建割据般的领地。

这种割据表现出核心大型企业的对区域的绝对主宰,就像以一条巨蟒形成的生态系统,食物链较长,然而,领地半径绝对清晰、不可突破也不可交叉。

128公路的各自壁垒式的大企业不仅是在自己公司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而且每一个公司聚集都自发地彼此保持间距,沿着公路线性间隔展开。割据化和堡垒化似乎确实成为了这里的空间特点热门形容词,这种堡垒式的一体式大企业集聚被视作128公路科技产业区衰败的原因。

2)狼群

而西部的硅谷从开端到中兴到危机再到重振,都表现出了旧金山特有的小公司集成化、热情、敏感、非正式交流频繁,有着强大的民间式的科技人员共同体的发展道路。过去的几十年中,硅谷曾经一直以小型化、街区化、社区化、交叉化、融合度高作为自己企业集群的特点。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