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栏目 > 正文

旅界专研 | 这份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 讲透共享住宿的方方面面

2019-07-04 10:05:16 国家信息中心

2018年底,中国共享住宿的市场交易规模是16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7.5%。

编者按:当下,旅游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品供给由稀缺转为过剩,资源为王让位于产品能力为王,游客需求从单一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细分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的趋势,为了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投入更多精力,对旅游产业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

为此,新旅界推出《旅界专研》栏目,甄选专业智库、领军企业、行业大咖等机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搭建行业智力交流的平台,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蓄力。

7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这是自2017年首次发布以来的第三份年度报告。报告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围绕该报告进行了简要分享,包括共享住宿的行业基础数据,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下为于凤霞现场分享实录(有删节):

2018年底,中国共享住宿的市场交易规模是16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7.5%,从房源来看,2018年共享住宿房源量大约是350万个,比上年增长16.7%,分布城市大约是500多个。参与人数大约是8345万,比上年增长了7%,8000多万人里提供服务的人数大约是400万,提供服务的人数既有作为房东身份参与的,也有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人员的数量。从融资市场来看,2018年融资是33亿元,比2017年有所下降,下降11%。

共享住宿究竟分布在哪些城市?在今年的报告里,我们从房源量、活跃用户量和间夜量进行了排名。比如房源量,前十位是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厦门。间夜量上看北京、成都、上海、重庆和广州是前五名,从活跃用户看,活跃用户数最高的是成都,前五名是成都、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所以说从过去三年的观察来看,共享住宿是从一线、二线城市发展起来的,即使到目前依然是最主要的市场。

但我们也注意到第二个现象:二三线城市在加速崛起。从有关对游客出行目的地的调查来看,76%的出行目的地聚焦在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一些特色旅游城市的业务量在2018年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比如丽江、秦皇岛和桂林,丽江和秦皇岛在2018年出现6倍的增长,桂林是3倍增长。

还有一个新的热点是乡村民宿。根据对国内头部住宿共享平台的业务量追踪看,主要平台上乡村民宿的业务量在2018年增长超过3倍,还有一个特点是一些城市的近郊游带动城市近郊地区民宿共享的大发展,比如在北京、成都和桂林以及上海周边的共享民宿快速发展情况。

那么哪些人在参与共享住宿活动?我们发现了这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市场。从房东端来看,80后、90后的房东占比在70%,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女性房东的占比较高,超过了60%。房客一端,18—35岁的房客占比70%。

2018年共享住宿需求的场景在迅速的丰富和扩大。比如说,最主要的一个是家庭游成为共享住宿很主要的场景。大约有39%的共享住宿用户是以家庭游的形式来使用。

第二个比较新的场景,也是快速增加的场景,就是携宠物出行,在共享住宿里有四成家庭是有宠物的,有67%的人选择带宠物出行的,对这些人来说,传统的酒店旅馆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

第三个场景变化比较快,而且渗透比较快的是社交化的住宿需求。

第四个在边远地区的商务出行需求,使用共享住宿的用户在快速增加。这些人在这些场景下共同促进了这么一个巨大市场的形成。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共享住宿平台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我们的研究发现,共享住宿与传统的做信息对接的互联网平台,他们的服务有很大的不同,共享住宿平台有两个很重要的功能,是传统互联网信息对接平台没有的。

第一个就是赋能功能。从房东端来看,降低房东的运维成本、提升运营效率一直是共享住宿平台为房东服务的重点。目前来看,服务范围涵盖注册登记、宣传推广、设计软装、智能化管理、卫生保洁、交易保障、纠纷调解等经营链条的各个环节,旨在为房东提供一站式的民宿短租经营解决方案。对房东开展教育培训、提升行业的服务标准也是共享住宿平台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从房客端来看,保障安全和改善服务是平台企业提升消费者体验及认可度的重要举措。一是在入住安全中广泛采用智能化技术。二是为房客提供各种类型的增值服务,提升房客消费体验。

第二个共享住宿平台还发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平台的内生治理体系建设,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共享住宿平台的发展,它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简单的信息对接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赋能的平台。

这是我们观察到的2017—2018年共享住宿行业新的变化,在研究过程中,大家会说新的业态很热闹,发展很快,经济社会影响有用吗?我们今年的报告里试着回答了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关心的地区的GDP,地区的营商环境,地区的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大家关注一个城市的活力,共享住宿的发展对这些有作用吗?

我们采用了一些方法,主要是相关性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用的数据一个是业内领先头部企业的平台数据,另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最终的结论,共享住宿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城市全方位发展情况的重要的风向标,比如说对城市GDP水平,对城市活力,对营商环境的相关性和影响情况。

从它对传统住宿服务业的推动来看,我们看到在2015—2018年,共享住宿新业态的营业收入占住宿服务业总的比例从2.3%提高到了6.1%。它对整个住宿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是每年大约2.1个百分点,这是本年度报告中定量研究的结论。

2018年是我国共享经济在监管方面是可以写入历史的一年,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中央部委、地方层面都出台很多政策。为什么?客观说这个业态发展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引发一些新的问题,甚至说让原来存在的问题凸显了。

这个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看到地方上很多地方政策开始对市场准入提出了要求,有些人建议要放低共享经济活动参与的门槛,但是我们看到在很多地方上,实际准入的要求,不仅是高和低的问题,而是没有充分的考虑到新业态的新的特征,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跟互联网+其他领域一样,这个领域也存在多头监管的问题。一个新的业态,涉及到很多领域,多头监管客观存在,但是协同机制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很多人都提到要协同治理,要实现协同治理,一定要基于数据的流动和共享,但是在这个领域里,相关部门的数据和平台的数据的双向流动机制是不畅通的。平台要进行资质的审核,需要大量的公共数据做支撑,但是由于得不到这样的数据,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获取这些数据,这些数据质量是不保证的,代价成本是非常高的,各个企业通过自己的途径来做。反过来说,平台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平台能掌握大量政府公共部门掌握不了的数据,而且数据都是实时的,动态的,出现突发情况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这些数据与政府部门的共享也是不特别畅通的。双向的不畅通就导致了协同治理的建设就任重道远,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2018年以来,共享住宿新业态发展引发的社区邻里问题开始凸显,很多企业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的尝试,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建立长效化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个问题,缺乏长效化监管机制。作为一种新业态,共享住宿尚处于发展初期,各地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在房源分布、基础设施、服务品质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采取一刀切式、突击式、运动式检查整改,显然不符合现实需要。从长期来看,共享住宿可持续发展更加依赖于制度化、法治化、长效化的协同监管机制。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家的消费需求在升级,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对新事物的消费习惯也正在形成,所以说整个业态的发展的步伐是挡不住,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有四个趋势的判断:

第一个趋势,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增速还会在50%。

第二个趋势,中高端民宿将成为平台企业竞争焦点。随着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中产阶层人群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中高端生活服务需求也将相应扩大,对共享住宿的需求也将从早期阶段的经济型消费转向舒适型、品质型的中高端消费。另外,各地政府旅游部门也在不断强调旅游供给的品质化,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融合新业态,引导商务休闲、生态观光、养生度假、乡村生活等高品质旅居要素与民宿发展的有机融合,打造更加个性化、创意化、品质化的民宿资源。在共享住宿消费升级的上述背景下,中高端民宿将成为未来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同时,平台面临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以及中高端房源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也是引发各个平台企业发力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趋势,共享住宿领域的行业监管会加强。在规范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面对共享住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各地将陆续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围绕市场准入、标准建设、规范发展、行业自律、品牌塑造、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各地也将在共享住宿登记备案、政策扶持、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一定支持。由于各地共享住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新业态的认识不一,相关管理办法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能否在规范发展与鼓励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将直接影响当地共享住宿新业态的发展。强化法规和政策的落实方面,有关部门将结合《电子商务法》以及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在房东资质、房源审核、消防安全、卫生环保、信息安全、服务规范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形成“经常性检查+重点突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也将加强对平台、房东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管。

第四个趋势,标准化建设步伐将明显加快。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共享住宿整体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在线房源量与房东数的大幅提升,共享住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将日渐突出,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刻不容缓。相比传统酒店,共享住宿的最大特色在于其非标化的房源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以及更具人文情怀的居住环境,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星级酒店服务标准难以照搬到共享住宿平台。

未来共享住宿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平台企业将合力开展共享住宿标准化研究与制定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行业组织和平台企业将成为共享住宿标准化建设的主体。其中,行业组织将成为有关部门、平台和用户等沟通的桥梁,在标准的组织协调、督促执行、业务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随着各地民宿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地方性共享住宿标准制定也将加快,并为国家性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三是与共享住宿相关细分领域的标准建设也将提上日程,包括隐私保护、智能硬件、用户行为和宣传推广等。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