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别把艺术当丑陋建筑的遮羞布

2020-06-08 10:29:32 新旅界 闻律平

谁该为这些丑陋建筑的诞生买单?

这几天眼球颇不消停。

突然蹦出的“飞天之吻”在抖音上火了一把,本以为是浪漫一吻,结果实景丑出天际,四分的土味三分的惊悚二分的尴尬又带着一分的辣眼睛,与前几年“十大丑陋建筑”的得主“福禄寿”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令人大倒胃口,建议提名“2020年十大丑陋建筑”得主。

飞天之吻

水天子大酒店,俗称“福禄寿”

“翻车”绝不仅存于“人形”建筑。恒大斥资百亿,邀请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8位顶级设计大咖先后PK数十个方案后的莲花球场,不仅雷得建筑圈众人虎躯一震,更是被大众吐槽活像巨型多肉。澳洲资深体育媒体人李平康认为其犯了建筑物造型过于具象化的大忌。

无独有偶,前几年的“大闸蟹生态馆”大概犯了同样的罪,巨型的大闸蟹让写实中带了一丝科幻,仿佛哥斯拉辐射后变异的物种。无论其想表达何种“文化”,但艺术这块遮羞布并没有成为盖住大众审美的眼罩,丑的罪名无法洗刷。当然这不局限于某个个体。

自2010年举办的 “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至今已连续10年,怕是今年已经可以打造个丑建版的“创造101”,让大众pick一下谁C位出道。那么,究竟谁该为这些丑陋建筑的诞生买单?

“丑建”的诞生

一是开发商主导设计。一些开发商并不清楚自身需求,仅根据模糊的想象来提出修改意见,“五彩斑斓的黑”等需求比比皆是,以至于设计稿反复修改。更有甚者,以外行思路指导设计师图纸,导致设计图游走在写实与抽象的边缘,结局不伦不类。此外,也有一些开发商盲目相信外国设计一定“高大上”,不顾实际效果启用外国团队,导致设计成果水土不服。

二是设计师审美失灵。一些设计师没有把握住开发商的真实意图,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 “独一无二、举世闻名”的心态驱动下,产生哗众取宠行为,尽可能吸引眼球,但却对色彩、三维空间等把握失控,艺术审美失灵,最终导致设计成果奇形怪状缺失美感。

三是施工队粗制滥造。一些建筑前期设计虽差强人意,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施工队无法还原效果图场景,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导致建筑设计虎头蛇尾,甚至陷入惊悚且辣眼睛的境地。

上述原因,其本质都反应出当前物质发达但精神文化审美缺失之痛。建筑追求更高、更大、更吸睛,却唯独忘了如何在兼顾使用的同时更美。这不只是一两个丑陋建筑的开发商、设计师或施工队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通病。建筑要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更要基于文化自信,还要回归到生活本身。

回归建筑本质

一是,关注实用性。非景观性建筑不应该单纯作为摆设,还要充分考虑实用性。 正如北方多平顶建筑是为了御寒保暖,南方的尖顶建筑是为了散热排水一样,建筑本身也要考虑到使用者。 例如知名建筑“广州圆”被吐槽为“铜钱”“圆糖”,暂且不论外观,其不实用从擦窗的工程量便可见一斑: 在圆形的钢结构上焊钢板,留出空隙伸根绳子,靠蜘蛛人来擦窗。

这不仅让笔者思考,排在首位的,究竟应该是实用性,还是炫设计? 对标最近的2020新版小汤山医院,则不难看出北京建院的答案。

新病区采用了3层、间距18米的集装箱结构,不仅整合了员工餐厅、急救车洗消、被服洗消、垃圾消毒等完整的配套功能,还规划了员工集中转运大巴车停留区,独立开辟了行政、武警、后勤、指挥中心等专用区域。院区与采用透明玻璃隔离墙,减少了封闭感,病区没再延续集装箱灰白的空洞感,而是在外观上融合了彩色的元素,既方便区分区域,也尽最大程度缓解了医患的烦闷心情。暮色下航拍的小汤山医院被网友高度称赞:“以为是三里屯太古里”、“很时尚”、“看起来心情会变好”。某种角度说明,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并不冲突,但实用性仍是第一性。

小汤山医院新院夜景航拍

二是,关注和谐感。中国古老的哲学智慧讲求“天人合一”。 建筑设计也应该注意天人合一——要像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是消隐的建筑,且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景观。

个中翘楚当属安缦集团。例如颐和安缦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修缮了酒店内的百年老房,新建建筑则参照了北京四合院设计,连植被都尽量维持了与颐和园周围的协调一致,将中国元素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其在美国犹他州峡谷沙漠布局的Amangiri酒店,则使用了与沙漠和层岩的颜色,远远望去,如同岩层内的洞穴,将隐蔽性与和谐感做到极致。

Amangiri酒店远景

前几年谈野奢言必提裸心谷,无论是其山间别墅还是夯土小屋,隐约中都透露着对自然和绿色的敬意。建筑成为了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隐藏在美景中又点缀了美景的梦。或许这与动辄想打造一个吸睛地标的逻辑相悖,但谁能说其没能“道法自然”、不是一种艺术呢?

三是,关注文化感。 文化感或许是最令人迷惑的一点。 大多被评为丑陋建筑的设计师,也并未全无依据,每每“伸冤”,都要表达建筑传递了某种信念和价值,是大众不懂其中的用心良苦,就差呐喊出“终究是错付了”的台词。

如斥资2亿的合肥美术馆,其“盗版鸟巢”声名在外,虽设计师解释灵感来源于儿童的积木,但其杂乱感令人十分不适,倒是让人联想到鸡窝。与之南辕北辙的则是三河的天子大酒店,“福禄寿”三大神仙坐镇,生怕大众看不出致敬了道教文化。但大多人并未因此感受到仙气萦绕,而是莫名产生了一种畏惧,核心在于仅吸收了表象,而道教的哲学却未能体现其中。

真实的文化感应当源于优秀的文化本身。如陕西袁家村,美食盛名下难掩其建筑的光环——启用在地老匠人,保证施工做法的传统性和地域性,杜绝不协调的现代化元素,并非将“关中”二字刻在墙上就是民俗,而是深刻理解了建筑风貌以及空间逻辑,让袁家村做到了没有仿古建筑,只有关中民居传统建筑。

袁家村一角

或许有人觉得这太脱离城市,但若是看到东京的虹夕诺雅酒店,就会发现在当代生活中植入一些传统文化也并非难事。这家酒店虽秉承着“传统旅馆重返东京”的信念,却没有再造一个和风建筑,而是让18层的酒店外形参考了日本传统食盒,玻璃墙的花纹致敬了江户时代,虽是与城市氛围整体一致的高层,在无形中传递出与现代酒店分庭抗礼的决心。 文化感不是一道阅读理解,无需反复解读,只要让大众第一时间察觉,便是尽到心意。

四是,关注在地感。伪“凯旋门”、仿“伦敦桥 ”、假“国会山”……低仿或高仿西洋建筑几近随处可见,对“洋气”的追寻是当代人的通病,仿佛不加一点西洋元素,在全球化的今天,就显得不够“international”。 然而,时尚并非西洋专属,就如同人们追捧的“泰迪犬”,本质不过是法国的土狗。

西洋元素之美,根源在其与西方文化土壤的一脉相承。想设计出符合中国城乡氛围的建筑,也定然脱离不了其对中国文化的把握与传承。如同“拈花湾”小镇能吸引众人折腰一样——不迎合、不谄媚,尽可能还原了汉唐年代,美得让人叹服。又如海南槟榔谷景区的船型屋,其还原了传统黎族村寨风貌,游客感受的是原汁原味。

因此,建筑设计不能照抄照搬国外,还要感恩于文化的给予与历史的馈赠,万不可跟“时尚”一词较劲,更要学会与当地的传统元素和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所写的序言一样:“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美好生活”,“美”在前头。开发商大可不必玩“伪概念”,设计师实在无需耍“小聪明”。或许艺术审美总有一部分要远离大众生活,但那一定不包括建筑审美。

当代人并不好欺骗。要么让建筑变成笑料活在网络中,要么让它化作艺术住进人心里——因为,你建或者不建,美就在那里,不偏不离。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