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首个“预约旅游”黄金周来袭 一时之策还是新常态?

2020-04-29 11:26:13 新旅界 吴亚

控流量、防聚集,“预约游”更考验景区综合能力。

铛铛铛~再过两天!

就要放假啦~

这是大小长假政策实施多年以来

“五一”假期首次连休5天!!

动图来自SOOGIF

今年“五一”出游,对游客来说,可能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全新的“门票预约、分时游览”。根据文旅部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旅游景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各地文旅主管部门也都陆续发布通知,明确“五一”假期旅游景区采用"预约制“。

“无预约不旅游”,对于游客和景区而言,本次“五一”有哈不一样呢?疫情之后,“预约制”是否要长期坚持?

“预约”是一条“铁律”

今年的超长“五一”假期里,游客和景区都面临新形式的旅游消费,提前“实名预约”成为“铁律”。

比如,4月27日,北京市宣布“五一”假期,将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实行“预约管理、限量管理、分区管理、现场管理”四大手段。如在“预约管理”方面,旅游景区将严格执行实名制预约制度,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客户端、景区官网、电话预约等多种渠道,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出游,防止游客扎堆。

数据显示,截至27日,北京有序恢复开放等级旅游景区83家,开放率达35%。上述83家旅游景区,在“五一”期间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并将对游客接待量进行总量控制、限量管理,防止游客聚集。

湖北省则明确“无预约不出门”,各地景区将推行分时段预约制度,做好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措施等。截至4月24日,湖北全省421家A级景区,已有266家恢复开放,其中12家5A级景区,开放率达63.18%,恢复开放景区数量有序递增。如黄鹤楼景区将于4月29日开始限时段对外开放,实名网络预约购票。

黄鹤楼景区古建筑群全景长片

“我们倡议‘无预约,不旅游’,游客可提前通过携程、官网等平台预约、预订门票。”携程集团副总裁、全球玩乐事业部CEO喻晓江告诉新旅界(ID:LvJieMedia),今年“五一”可能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基本实现“预约旅游”的小黄金周。“去景区前先预约,这样游客可以避免在景区拥堵排队和吃闭门羹,分时、错峰游览。”

携程全球玩乐平台数据显示,预计“五一”期间,可在携程上预约的景区数量将超过4000家。可预约景区数排名前十名,分别是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川、河南、云南、安徽、广西和江西。其中,浙江已有超过500家景区能够在携程上预约,位居第一位。

开放的景区中,自然风光类景区占比最高,达到了30%;其次是名胜古迹,占比19%;再次主题乐园占比约17%,城市观光占比约15%,其中预计人气最高的十大自然风光类景区分别为峨眉山、黄果树瀑布、德天跨国瀑布景区、鼋头渚、华山、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鼓浪屿、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青秀山和天河潭旅游度假区。

“为了帮助景区安全有序应对大客流,携程最近推出智慧景区服务系统和战略合作方案,从购票、入园、游玩、售后四大方面助力景区回暖、复苏。”在此,携程面向全国景区发出六大倡议,包括: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分时游览制”,呼吁旅游者“无预约,不旅游”,形成提前预约、预订门票、错峰游览的习惯等。

贵州黄果树瀑布风光美景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旅游景区复工率高达78.3%。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如何做好“预约”服务守住承载“红线”?

4月24日,美团发布了国内首个《旅游景区预约游览服务规范》(简称《标准》)和景区预约旅游便利度指数,《标准》从景区信息线上化、在线预约购票和闪入园服务流程、限流预警以及现场疏导管理等方面界定了景区预约旅游服务的规范。据悉,全国有超5000家已开园景区已试行该《标准》。此外,美团还将在预计人流量大的景区安排并培训300名志愿者,支持热门景区现场扫码购票以及游客入园疏导等服务工作。

“预约”由来已久

新旅界观察发现,“预约旅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预约旅游”在国外早已成为惯例,在欧美地区更是十分风行。最早被国内媒体报道是在2005年,2013年之后则广泛见诸于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

2005年五一黄金周,北京神舟国旅的“预约游”成团,“预约旅游”成为“组团游”(参加旅行团)、“背包游”(自助游)后的新旅游方式;2007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国旅总社在海南、云南、厦门、武夷山、广西、南宁、三峡等线路上都推出了提前“预约”旅游产品;2007年8月,北京众信国旅在推出“领航2008——韩国、日本游轮线”,提前两个月预订;2014年海航旅游集团旗下的51YOU旅游网将“预约旅游”自由行套餐作为主打产品,组合成高质低价的“机票+酒店”自由行产品……

“首先,游客把自己可出行的时间、想去的旅游目的地提前做好安排,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向旅行社报名并预付定金。这样一来,既可以享受到不同幅度的优惠价格,并且预约越早可得到的优惠就越多。旅行社接到订单之后,相关资料就会记录并发送到相应航空公司、酒店等平台,旅行社在游客出行前半个月左右与之确认,签订合同并付清余款。”林强(化名)在旅行社从业五年,他认为旅游是淡旺季很明显的行业,“预约旅游”鼓励游客做好规划、提前预定,是可为游客和旅行社、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带来双赢效应的旅游消费方式。

具体来看,对游客而言,“预约旅游”可使游客有多项选择比较的自由,为游客节约出游成本, 平台也可更细致地安排好吃、住、游、行、购、娱等各方面的工作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平台来说,过度的“黄金周”扎堆,平台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都很大,容易出错,“预约旅游”促使平台有一定的时间,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更好规划路线和产品……

“过去行‘预约’服务,平台就必须垫付现金。过去旅游行业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一些游客信用程度低,就会导致一些平台不敢就‘预约制’有所尝试。‘预约旅游’算是比较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吧,平台需要投入人力、精力、物力等成本为游客去规划路线开发服务项目。并且,‘预约旅游’百分之七十都是组团旅游,也就是团体旅游,更适合在人口稠密消费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进行,在一些人口稀少或者组团出游率低的城市,就比较难开展了,没有这样的市场。”他补充道。

海南三亚大东海浴场沙滩

陈静(化名)是一家4A景区的总经理,她认为“预约旅游”的不同在于“预约”二字。但“预约”这种理念,虽然由来已久,却至今都未形成社会共识。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多数游客对这种理念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都不高,甚至是旅游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也认为提前预定是没有必要的。时代在变化,在物质丰盈和科技发达的当下,市场所能提供的产品、服务、价格都是多样化的选择。大家可以即时即刻使消费,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干嘛还要‘预约’呢?”她认为,近年来的“预约旅游”,更多的是游客为避开黄金周做出选择之后的结果。最明显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去一些知名旅游目的地,会选择提前“预定”,避开黄金周等旺季,在淡季出游,价格优惠是其次,不必“扎堆”看人是重点。

下结论为时尚早

“本次‘五一’黄金周,‘门票预约、分时游览”是政策要求,形势所迫,也是现实所需。” 陈静坦言,清明节期间个别景区因免费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景区“预约购票”成为社会热点,也把景区推上风口浪尖。“不是所有景区都有面对这种反弹性客流的能力,‘预约’看着是增加了景区工作流程,实际对景区也是有诸多好处的。”

第一,“预约制”可让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对每个时段的整体客流有更为准确的预判。一来可规避人流集中涌入给景区带来的压力以及“扎堆”存在的风险,二来也会减少游客过度集中带来的体验不佳现象;

第二,可以让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有所展开。当“预约”成为游客行前准备的的首个必须动作后,在线上预约系统中,目的地除了提供基本的门票购买、游览介绍等功能之外,还可以提前向游客推送更多目的地相关信息和服务选项,如景区风光展示、周边餐饮住宿等内容,产品和服务更加细化和精准了;

第三,“预约制”的持续推行或可倒逼景区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此次因疫情而激发出的“预约制”大范围实行,大量游客将通过携程、去哪儿、飞猪等旅行OTA平台进行景区预约,OTA平台的价值将再次凸显。“对于景区等旅游目的地来说,长期依靠OTA平台是不行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运营水平,完善自身的线上运营系统。这是当下目的地的短板,也是未来目的地软实力建设的一方面。”她补充道,“预约”考验的是目的地的综合实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

凤凰沱江

新旅界随机采访中,发现有部分消费者认为预约制是“负担”,只是当下疫情倒逼之下的应急之策。等到疫情完全结束之后,或许就不需要“在线预约”,各大目的地可以结合自身承载量和运营能力不再强制“提前预约”;一部分消费者则认为,“预约旅游”这种新的旅游消费形式应该成为“常态”,还有较多可延展的空间;大多数消费者则持观望态度,在他们看来,“预约”还是“不预约”都只是形式,目的地和平台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取胜,体验和场景才是核心。

叶强(化名)研究旅游商品多年,在他看来,现在回答“预约旅游”是一时应急之策?还是未来可长期坚持的策略?为时过早,所下结论不免会有偏颇。“‘预约旅游’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产物,也是游客回归理性出游的一种体现。当前越来越多的游客形成了提前制定出游计划的观念,游客可掌握的闲暇自由时间越来越多,游客旅游的计划性也不断增强。”他认为,“预约旅游”要成为社会共识,还需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

目的地主管部门、旅游目的地、旅行社、OTA平台、酒店等主体还需通过多渠道引导和宣传“预约旅游”理念,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践行“预约旅游”;各大平台要在“预约旅游”方面发力,开发探索更多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提供“票务”方面的“预约”。比如,在“预约游”客户开拓方面,是否可以针对大客户、VIP客户针对性宣传和服务,以提高“成团率”或产品“购买率” ……

“‘预约旅游’更像是一种旅游理念和旅游消费新形式,仅靠单一主体力量推动是不行的,需联合旅游行业各细分领域,上中下游主体共同开发,高效整合旅游资源,使‘预约’游客获得更多、更大的优惠,更新、更全面、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被广泛接受有推行的可能。”他说道。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