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发展生态旅游,如何兼顾环境保护?看国外这些景区是怎么做的!

2021-03-22 15:29:23 公众号“睿途旅创”

只有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旅游业实现长期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他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成为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旅游的发展高度依赖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才能让旅游业实现长期发展,才能为人类扩展良好的生存空间。那么,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时,如何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呢?我们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做的!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3月1日,并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公园内森林面积占全美国森林总面积的90%左右,水域面积占10%左右。有超过10000个温泉和300多个间歇泉,并拥有290多个瀑布,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基于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约有300万游客进入黄石公园旅游,可谓生态旅游者的天堂。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平衡黄石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提出了美国国家公园公益化的旅游发展思路。

从保护角度出发

首先黄石国家公园的各类土地、遗产资源由国家统一支配,严格禁止一切在公园内的非公益性开发活动,并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公园内自然发生的水火雷电、生死增减全都听之任之,让各种生物顺其自然状况发展变化。并对野生动植物物种进行严格保护,对外来物种的扩张和侵害严加防犯,极力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原始化。

其次,黄石国家公园由内务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管理形式,且公园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黄石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对公园内的地质、动物、植物、微生物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管理的理论和信息资料,使得每一项管理措施都有科学理论为依据,针对性强,目标明碗,措施得当,效果显著。

此外,公园的日常管理也相当严格。游人自带饮食,帐蓬,使用后要自行拆除带走,甚至废弃物及人的粪便等也要自行带走。公园内的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垃圾分类收集,修路时的取、弃土石都经过精心处置。

三是重视公众参与和社会参与,使公园既是一个面向广大公众开放的娱乐休闲场所,又是一个对公众进行爰国教育和生态保护知识教育的课堂。公众参与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青少年学生,通过清除垃圾等义务劳动的形式支持国家公园建设;科学家无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国家公园建设出谋划策等。而政府也会对黄石国家公园内的原住民进行统一安置,保护他们的文化,并为他们提供就业。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

首先黄石国家公园的游览收费相对较低,入园费仅仅25美元,而且有效期为7天,其他美国国家公园的收费更加低,甚至有些是免费游览的;

其次黄石国家公园内景色迷人,由于合理的保护模式的成功开展,基本保留了黄石国家公园未被人类开发前的原始美景;

最后游客的旅行保障全面,黄石国家公园设置有游客服务中心、汽车营地、博物馆、还有一系列的保障住宿设施以及多养活的旅游体验活动等为游客提供了旅游保障,满足各种游客的需求。

为了游客旅行的便捷,还修建了长达500多公里的环山公路,和长达1500多公里的步行绿道,将各景区的主要景点联在一起。

为了保障以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美国国家公园公益性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比如《国家公园管理局特需事业决议法案》、《国家公园管理处组织法》、《原野法》、《国家公园授权法》、《濒危物种保护法》、《原生自然与风景河流法》、《综合公用地管理法案》等30余部相关法案,其法案之细致和全面是值得各国学习的。

伦敦湿地公园

伦敦湿地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5公里处,泰晤士河旁。2000年5月建成至今,已接待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并且赢得了很多奖项,被认为是欧洲城市接触野生动物的最佳场所。

这里曾经是4个废弃的混凝土水库,经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之后,形成了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等水体,成为现今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工湿地系统,几乎是全球唯一建造在繁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的湿地项目,也是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的典范。

伦敦市政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不得有新的建筑垃圾产生,这就给项目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格标准。于是,拆解水库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全部被用来铺设道路和停车场。

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是以“水”为灵魂。因此,水作为主体贯穿于整个公园。设计者按人流活动的密集程度、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将公园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沼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这6个水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公园的多种湿地地貌。

陆地上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沟渠网将水引入,沟渠之间是平缓的丘陵和耕地,精致的地形设计使得水位稍微提高一点,就能产生一大片浅浅的湿泥地。

项目于2000年5月竣工正式对公共开放时,这里已经俨然成为“都市绿洲”。大面积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环境野生生物的天堂,每年有超过170种鸟类,300种飞蛾及蝴蝶类前来此处。

作为一个公共游憩场所,伦敦湿地公园对参观者开放,公园共有6个孔雀塔,游客可从这里观赏野生动物和湿地中心,游客中心配有玻璃观测台、电影院、儿童戏水的发现中心、专业光学器材店、纪念品店和野餐区等。力求让游客在近距离观测野生生物的同时,不惊扰生物的休养生息、不破坏保护地的价值,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同时,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以方便游客,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min的距离以内。公园成为伦敦市区居民的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游憩场所,改善了周围都市的景观环境。

英国芬德霍恩生态村

除了对大山大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乡村振兴中,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价值转换放在首位。而芬德霍恩生态村则是世界生态村的典范。

芬德霍恩生态村位于苏格兰北部,这个享誉世界的小型地球村的建立要归功于半个世纪前来此的三位外乡人。1962年,失业又失意的Peter、Eileen和Dorothy来到芬德霍恩海边村庄的拖车屋栖身。附近的沙质土地贫瘠干燥不适合耕种,但迫于生计Peter还是硬着头皮撒下了种子。而这一撒,却结出了世界最负盛名的“生态村”。

1962年,芬德霍恩生态村创立;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体生态村的建设。包括生态住宅、绿色能源系统、节水系统与污水再利用、自给自足的有机种植、自治的经济系统与管理机制、定期的生态教育、公共空间及聚会空间,这些当时最新的有关生态的思考和技术,都被一一引入到社区的营造中。

1972年,生态村正式注册为基金会,经过40多年,芬虹基金会的社区已发展出了多元化的60多家企业和项目,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本地经济体系。此外,生态村还有辅助货币与本地交易和完善的贸易系统,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鼓励社区企业之间的交易,降低银行费用和利息成本,为社区项目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经济持续。

2001年,还成立了芬德霍恩基金会大学,旨在开发一套全面的可持续教育课程,内容包括社区体验、商业和专业技能、可持续生活和艺术等。

在这里,建筑独具特色,建筑设计与环保建材处处展现生态理念;以生态种植、风力发电、碳平衡策略以及废水回系统作为生态村的技术支撑,构建完整的环保系统;生态冥想活动渗透社区,多元文化背景的居民也可在此和谐共生。

如今的芬虹生态村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约360多位居民,是可持续发展培训的重要基地,也是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咨询机构——全球生态村联盟的总部所在地,每年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上万人来这里参观、游览、培训。

专注“生态”IP的打造,高体验度与参与感以及多元价值观与包容度则是其环境营造与利用的重要的成功经验。

从文中的案例可以看出不论是黄石国家公园、伦敦湿地公园还是芬虹生态村,优质的生态环境都是其核心的旅游吸引力,而在它们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以下几点:

树立“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理念

发展生态旅游应将“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贯彻始终,避免大兴土木造成环境破坏。还应顺应本地的自然条件,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再开发。

提高游客的思想意识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生态旅游,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景区应该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关规定,对于一些不遵守规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游客,应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惩处,对于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游客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通过一定的活动来积极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做好旅游开发以及环境规划工作

任何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要预估游客数量,并通过一定的限流方式控制游客数量,防止大规模旅游行为给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断完善旅游业服务配置,将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是提升景区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文中案例,不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还是伦敦湿地公园,在旅游设施及服务水平上都做到了高质量,高标准。

加强景区管理

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加大旅游景区的管理力度,是提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关键。

引导公众参与,重视社区营造

发展生态旅游不只是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场所,更应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场所。如黄石国家公园,针对环保教育推出旅游活动,教育课程等,来引导学生、志愿者等参与环境保护。同时,当地的社区参与度也要引起重视,可鼓励当地居民经营民宿,提供特色小吃、发展向导等方式,实现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控制措施》、《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对美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我国国家公园迎来新纪元,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如何深化》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