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 > 正文

一文读懂网红街区的设计密码

2021-10-18 12:58:56 小镇乌托邦

节约能量、节省体力是人的天性。

成都太古里、宽窄巷子、上海新天地、苏州淮海街......近年超人气的商业街区不一而足,既赚了人气又攒了财气,博足了公众眼球。相较之下,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街区比比皆是,大笔资金投入却换来惨淡经营,让人颇为痛惜。人气萧条与人气火爆的商业街区相比,固然在运营能力、业态设置、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街区的设计是影响商业氛围的重要前置因素,本文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探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出商业街区的设计心法。

商业空间,属于城市空间的范畴,虽所指不同,但基本的设计理念相通。所以,在讨论商业空间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城市空间(本文“城市空间”仅指城市室外公共空间)。那些保留至今的老城,其公共空间是千百年来在生活生产需求的浸润下自然生长的空间,大都能够给人提供舒适的室外生活。那些人为规划过的城市,其公共空间也因不同发展阶段理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城市规划的历史经历了以视觉形式为先、追求画图板上有趣的图案设计而不讲究具体功能的文艺复兴阶段,经历了重视人的生理需求,住宅、公共建筑、工厂等功能分区却导致汽车交通为主、密切交往缺失的功能主义阶段,到现在,人们意识到先前的规划缺陷,比原来更加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通过空间来营造综合性的城市生活。

什么样的城市空间是好空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提出了判断城市空间好坏的标准:这个城市是否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所以,以人为本是城市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应重点考虑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人的水平视域比竖向视域要宽广的多,一般情况下,人可以轻松的观察到两侧共180˚水平范围内的事物,但竖向视域要窄很多,且为了能看清行走路线,视线常向下偏10度左右。所以人们在街道上行走时,只能看清建筑物的一层、路面及街道空间本身的事物。

这就是为什么,街区的零售型商铺都要在一层,很少有多层的原因,多层建筑则更适合品牌旗舰店、餐厅、精品酒店等业态,如:以独栋型大体量建筑构建商业街区的成都太古里、铁像寺水街等。对人视角特征的利用,还可体现在商铺展陈上,利润率高的商品,一般会被摆放在货架上层显而易见并方便拿取之处,而日常必需品则会放在货架下层。

\

商铺多设置在建筑一层(杭州河坊街)

\

多层建筑布局餐饮、品牌零售等业态(成都太古里)

许多调查研究表明,“人是人最大的乐趣”,人们总是会被另一些人及其活动所吸引,并聚集在他们周围,从而产生新的活动。

所以,有人的街道就会越来越有人气,冷清的街道则会越来越冷清。能看到繁忙街道的座椅要比背向放置的座椅使用率高得多,能观察到他人活动的座椅很受青睐,而僻静之处的座椅则少有人问津。有手工艺人进行现场制作的店铺,比单纯陈列展售商品的店铺更受欢迎。音箱里播放的音乐未必引起人的共鸣,但街道上现场演奏的音乐甚至歌舞则能快速吸引人的注意。餐饮类店铺倾向于使用沿街外摆,如餐厅、酒吧、咖啡等,面向街道的外摆空间既能让消费者观察到街道的活动,又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增添了休闲氛围和舒适感。雇人排队“充场”营造火爆氛围的做法在奶茶行业已是公开的秘密,虽然存在虚假成分,也从侧面说明人对人的吸引力。

\

舒适的外摆空间(上海新天地)

\

糖画摊位前的吃瓜群众

人们都喜欢逗留在区域的边缘,而最后选择区域宽敞的中间地段。所以在商业街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树下、花池旁等位置设置休息场所,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的空间,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群来此,这是形成一个活跃商业街的基本要求。

\

\

靠近树木设置的座椅

根据生理和心理特点,打造“省力”街区

人们喜欢在同一平面行走,登高或往下走都更耗体力,所以在地面道路、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前者。同理,门前有台阶的店铺,要比同一平面的店铺冷清许多,有调查表明,需要三级以上台阶才能到达的店铺,每上一级台阶顾客进店率就会减少15%。

\

有台阶的街区,台阶上下的客流对比

商业街区要避免太长的步行距离,一般400-500米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并应每隔100米设置休憩场地。过长的街道会让人产生疲惫感,但设置了丰富业态功能的有趣的街道,心理距离会比实际距离短,可以延长到1000米甚至1500米,太过平直、单调、一眼望到头的街道,容易让人感觉很长很枯燥。

\

对比宽窄巷子,街巷长约400米

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合理进行建筑设计及业态布置,根据人的心理特点,打造舒适的街巷空间,吸引人驻足、停留、活动,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打造“省力”的街巷空间。遵循这样的空间设计法则,从设计源头避免踩坑,打造人气商业街区。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