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销 > 正文

科技向善,久久为功,“数字化”如何为文博开拓新边疆?

2021-09-14 10:31:11 新旅界 宋祎林

带着“科技”和“流量”的光环,唤醒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

熟悉互联网行业的朋友都知道“科技向善”的来由,2018年1月20日,腾讯研究院在北京751D·park举办T-Meet 大会,正式启动了Tech for Social Good(科技向善)项目。2018年4月,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的5大核心点:“价值标准、文化合作、升级体验、探索科技、保持耐心”。从此腾讯和阿里分道扬镳,腾讯选择潜龙在渊深耕内容,阿里选择飞天在龙吞云吐雾。

\

自2016年首次牵手故宫至今,腾讯这家互联网巨头已先后牵手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秦始黄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座博物馆。

至于互联网巨头盯上博物馆,还得先望外看,早在2011年谷歌的文化艺术项目Google Arts & Culture上线了,把全球1000+博物馆搬到了线上,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建造了一个个神奇的存在。文博数字化全球先锋实至名归。至此,久在深闺的殿堂艺术被科技重新定义了

为什么一定是博物馆?这个问题我思忖良久。文博主体有三大主要职责:一是保护修复、二是运营管理、三是展示教育。但是我国有可移动文物超过1亿多件,不可移动文物70多万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000多项,古籍上千万册,博物馆5000多家。年久失修、无力保护的文物千千万。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管理主体最头疼的事无非是保护经费有限、年轻人不买账、创收变现十分困难。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风起云涌,所向披靡。但披着“古老”神秘外衣的博物馆总显得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在IP崛起、内容为王的时代,互联网巨头看了一眼大师兄Google Arts & Culture的各种操作,毅然决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最大的IP宝藏“文博圈”。于是他们带着“科技”和“流量”的光环,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文化遗产。

圈跨的有点大,该怎么入局?那必然是以己之长攻他人之短,且看腾讯这些年在文博圈都做了哪些大事(下图)。

\

归纳总结腾讯“科技+文化”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文物、文化遗产、建筑物、景区等的数字化业务(主要是三维数据采集)。将实体文物转化为高清360°乃至720°数字化文物。这是构建数字博物馆的基石、也是新文创IP的源泉。比如故宫数字文物库和数字故宫、以及敦煌重要石窟及壁画的数字化是博物馆上线的基础。这一项经常是和线上数字博物馆一起完成的。可以说完成这项工作,这个博物馆拥有了一种新资产和生产要素——数字文化资产(数据资产)。

\

敦煌数据采集

第二类业务是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线上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主要是WEB和手机端的数字博物馆小程序、APP、以及各种数字展览等内容。比如数字故宫、故宫数字文物库、全景故宫、云游敦煌、秦始皇陵智慧导览小程序、文化云、互动小游戏等各种形式都属于数字博物馆的体系范畴。

\

敦煌各种小程序

第三类业务是文博智慧大脑及智慧文博运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智慧文博大脑是智慧城市大脑中的一部分,智慧文博运营服务体系有点类似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用于运营管理等工作,3G和4G时代用的主要是信息化系统。数字化和信息化是有巨大的差异的。未来5G时代、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MR等技术,未来的智慧博物馆将是博物馆的数字孪生智慧体。关于这一部分涉及太多IT内容,暂且按下不表。

第四类才是真正的“新文创”业务,也就是“内容创作”+“流量变现”的部分。这就是互联网巨头的威力所在了,流量入口×UGC(用户生成内容)×IP跨界融合拥有了文博变现的能力。可谓是戳到了传统文博人的心酸处。“数字文博+”这种新文创形式,可以无所不+,游戏、动漫、会展、音乐、小说、影视、教育、美食、短视频......因为是UGC的时代,文物IP的价值被指数倍放大。至此,数字文博的新文创生态圈形成了,并且可以无限放大,无限融合。

\

《王者荣耀》敦煌飞天皮肤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敦煌点灯祈

第五类业务则是文博行业的核心使命“考古、文物保护和修复”。如果说上边的业务是锦上添花,那么这类业务便是雪中送炭了。这是文博行业的深水作业区。2021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签署新三年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敦煌文物深度数字化保护。预示着腾讯和文博领域的合作正式进入了深水区。

\

壁画病虫害检测

第六类业务是通向元宇宙的数字资产交易和金融板块。2021年9月9日,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发布文博领域首个公益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限量9999份。当天,用户在「云游敦煌」小程序参与敦煌文化问答互动,即有机会获得敦煌“数字供养人”典藏版NFT(Non-Fungibal Token)非同质化代币,带有莫高窟第156窟的全景数字卡片。

科技日新月异,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战略,几乎覆盖全行业全领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真正繁荣必须建立在“数字资产产权、版权和交易”的可行性下。此时,国家文化产业的新基建也明确了。

2020年5月中宣部文改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通知》。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一项全新工作,这个大体系当中要有成百上千条生产线,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有上千万生产者和上亿消费者,最后打造出一个万亿级规模的新产业。

作者简介

宋祎林:北京天成易合科技有限公司数字文化研究员。曾任新奥集团涠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城建集团云蒙山投资发展公司部长,北京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分院院长。

版权声明:原创内容版权归新旅界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摘录或转载的第三方内容,仅为分享和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新旅界的立场,也无法保证其真实性,转载信息版权属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更多 一周热门 更多 品牌栏目
更多 文旅高层说
更多 文旅大咖说
更多 评论员专栏
  •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博导,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乡村振...

  • 赵晋良

    新旅界特约评论员,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从事主题公园研究及相关工作12载,现就职于中国旅...

  • 余良兵

    现任永行资本董事总经理,负责消费升级各细分行业的投资。此前曾长期服务于中青旅,曾先后负责投...

  • 曾博伟

    博士,长期负责中国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主持旅游政策研究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执笔起草众多国...